超級工程MIT 01 穿越雪山隧道

Vendor: 木馬文化
Type: 6-10 科普百科

Regular price $15.49
內容簡介
★最全面的圖解、最在地的說明★
★第一本為孩子設計的台灣超級工程科普圖書★

  每一個工程,都是台灣國家隊展現團隊與技術的成果!

  MIT,台灣製造,代表台灣特殊的環境與豐富的物產、更代表台灣每個領域的製造與工程技術,都能成為「台灣國家隊」!看「國家隊」如何排除艱難,展現技術實力,完成台灣第一條超長隧道!

  小木馬日報記者卜方企--追追最喜歡追「新聞」,而且他的命運常常跟柯南一樣—被派去哪裡,哪裡就會發生危機?!使得他的採訪往往成為追查各種問題,以及了解各種狀況如何解決的過程,不論大人小孩,每個人都喜歡看他的報導。他最驕傲的報導就是完成台灣超級工程—雪山隧道的記錄, 現在雪山隧道的祕密即將公開……

  1997年12月15日
  前往雪山隧道採訪
  上北宜公路前,追追吞了藥丸,便喃喃的說:「等下要開車上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要是不吃暈車藥,我一定會吐的。」
  「希望雪山隧道趕快完工,有條平直的大路,從台北就可以快點到宜蘭。」

  Q:從台北到宜蘭的交通有哪些方式?為什麼要選擇穿過雪山隧道?
  雪山中開挖隧道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下午兩點左右抵達頭城工地
  隧道口看起來有些凌亂,工程人員匆匆忙忙的進進出出,追追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剛從隧道裡出來的大哥,抓著他就問:「我是記者,請問裡面發生什麼事情?」

  大哥看了一眼追追:「跟你說你也不會懂啦!你又沒有在工地現場待過。」
  追追不理會大哥嘲笑的語氣,又問:「大哥,你可以描述一下裡面發生了什麼灀況嗎?」

  「你們這些坐辦公桌的,知道什麼是預鑄環片嗎?」追追蹙著眉,搖搖頭。「就說你不懂吧!那是撐住隧道周圍的水泥預鑄環片,那裡的裂縫越來越大,出水越來越多……」大哥的語氣中帶著一絲驚恐。

  Q:雪山中開挖隧道遇到了怎樣的困難?
  這些施工名詞要怎麼解釋才能讓大家都看得懂?

  追追追蹤報導雪山隧道就這樣開始了,從雪山隧道開挖到完工,追追一共製作了8幅圖解大圖,完成了8個專題報導,還畫了一幅「雪山隧道的大拉頁剖面圖」,不僅如此,追追因為報導了隧道的內容,還去研究了台灣,以及國外的隧道,簡直成了隧道專家了!

  雪山隧道的超級紀錄
  ★全世界超過10公里的隧道並不少見,少見的是雪山隧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雙孔公路隧道群,大大小小的隧道總共有58組,雪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隧道通路呢?

  ★不只是隧道群的數量少見,雪隧的工程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艱難,工程延後了8年,隧道崩坍超過10次,還壓毀了一台TBM⋯⋯,就連日本、南非的專家都束手無策,台灣的工程團隊是怎麼克服困難,解決難題的呢?

  ★長隧道還不只是建造的困難要克服,隧道內防災、避難的設計也需要審慎考量,並且為了防止駕駛人疲勞,隧道內還需要有刺激駕駛精神的設計,你知道是哪些設計嗎?

  世界各國的隧道超級紀錄
  ★第一座用TBM挖出來的隧道位在哪裡?
  ★世界最長的隧道位在哪裡?
  ★海底隧道要怎麼挖掘?

本書特色

  1、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
  2、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環保等跨領域的學科應用與生活的關聯。
  3、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
  4、強圖解:每本書都有關於隧道工程最詳細的圖解,以及進行隧道工程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知識。
  5、大拉頁:每本書還包還一個特殊製作的拉頁,呈現隧道完整的結構以及透視內部構造。
  6、好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台灣其他以及海外的重要隧道工程。

名人推薦

  卜學亮|全方位藝人
  何佩玲|《科普一傳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健琪


  雖然已被自己的小孩喚作中年婦女,但心裡卻住著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孩。步出校園後,一路的工作都與孩子相關。平日閱讀習慣頗雜食,寫作範疇也堪稱跨界,希望能將自己雜七雜八的想法編寫下來,與小朋友分享。作品曾獲《好書大家讀》優良圖書推薦。著有《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04火車開進地底下》和《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07不能再斜的比薩斜塔》。

繪者簡介

吳子平


  曾經是一個很愛畫圖的小孩,現在是一家人都很愛畫圖的家長。畫過很多童書,希望變成老爺爺的時候也還在畫圖。

審訂者簡介

高憲彰


  隧道協會理事、中興工程顧問社大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鍾文貴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作者序

一起來感受超級工程的魅力
黃健琪


  身為記者,我採訪過多種不同類型的題材,寫過許多專題報導,同時我也是作家,為小朋友編寫兒童讀物許多年。我常常要閱讀和查詢非常多的資料,也要時時注意目前社會、國際發生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我們很關心、小朋友想要知道的。當我寫完《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火車鑽進地底下》之後,我發現工程的世界實在太吸引人了,最直接的魅力就是那些工程的機械器具,例如挖地鐵隧道的潛盾機,展現了當時的工程技術,也展現了人類如何克服艱難的條件達成任務的智慧。

  我興致勃勃和出版社編輯分享我的感受,以及我在撰寫時對於國內太少這類圖書可供閱讀的困擾。另一方面來看,喜愛交通運輸、建築工程類型圖書的孩子,看完童書好像也就沒有銜接的閱讀素材了。「何不企劃工程類型的圖書給孩子呢?」於是,我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超級工程MIT》的作者了。

  說到工程,並非我的專業,所以要能夠快速進入工程的領域,我們都認為就從台灣的工程下手,而能名列台灣超級工程之首的,我想非雪隧莫屬。雪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隧道,為什麼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時間、金錢建造;台灣隧道這麼多,為什麼獨獨只有雪隧在通車前後,都能占據新聞版面;為什麼雪隧工程延宕的報導,總是會出現「抽坍」、「湧水」這兩個詞,這是我身為讀者時對雪隧報導的印象,卻有好多不理解的地方。

  直到撰寫《超級工程MIT》,回頭閱讀這些新聞細節和查詢各種資料,我才驚覺以前因為不懂專有名詞,錯過了許多故事。不知怎麼的,從這時候開始,我化身成了本書的記者追追,一發不可收拾的,一篇接著一篇的查下去,親自走了趟雪山隧道,還去拜訪了雪隧文物館,遇到不懂的地方還找了許多專家詢問。

  除了工程的艱難外,雪隧也締造了許多在當時的創舉:為了能讓雪隧主坑貫通,工程人員得先挖導坑;使用傳統鑽炸法,又派了巨大的TBM機器巨獸挑戰難纏的四稜砂岩;為了讓雪隧通氣,挖了可以塞進台灣最高的101大樓的豎井……無數的工程人員,24小時輪班,耐著高溫,泡在水裡,才終於讓雪隧貫通,這麼偉大的隧道工程,超級工程MIT怎麼能少了它。

  我希望小讀者喜歡這本書,能夠透過台灣超級工程的建造過程,去探索你自己的能力、潛力和未來生活的可能性,我也希望大讀者和我一樣,因為閱讀這本書,讓工程不再只是個讓人過目就忘的名詞,而是個對你有意義,能成為激發你關心和了解台灣工程建設的動力。跟著化身為追追的我,一起去看看台灣的雪山隧道,了解隧道工程會遭遇的挑戰,隧道工程的應用,以及台灣與世界各國隧道的過去與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