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送瓶中信的人-生命花園 38

Vendor: 道聲
Type: 3-8 童書繪本

Regular price $12.50

內容簡介

  

原文書名:The Uncorker of Ocean Bottle

適讀年齡:國小中年級

 

遞送瓶中信的人擔負的工作非常重要。

他得打開所有在海上找到的瓶子,把裡面的信送到收信人手裡。

儘管他很愛他的工作,他還是盼望能收到一封寫給自己的信。

有天,他發現了一封耐人尋味的瓶中信,上面沒有收信人的名字。

在他全力以赴解開謎團的時候,竟然也找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

 

【編輯的話】

 

寫信人,提起筆,墨水在紙上寫著情感的線條,塗著思緒的標點,再以思念和祝福封緘;收信人,看著信封上自己的名字,拆開思念和祝福,讀著紙筆刻出來的情感和思緒,那是如珍珠般的寶貝。送信人,橫越高山海洋,穿梭大街小巷,走遍各個角落,他遞送的不只是信,更多的是寫信人的情感傳遞,按著住址、按著名字送到收信人手裡。

凡事強調快速的忙碌社會,手裡滑的智慧型手機,傳送的是Line、FB的貼圖和網路用語,社群網路的盛行,好像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忘了親筆寫信、親手收到信的感覺,也忘了曾經在課堂裡寫小紙條、傳小紙條,那種簡單的幸福。

就像,親子共讀和播放有聲故事,兩者是不同的閱讀概念,紙筆寫信的溫度是無法被取代的,或許一張小紙條,帶給人更多的感動。

把愛和情感,寫在紙上,遞送給親愛的朋友、家人、或是有需要的人!讓孩子也懂得寫下情感、傳遞情感,溫暖世界!

 

【作者簡介】

 

蜜雪兒・庫瓦斯(Michelle Cuevas

 

畢業於威廉斯學院,在維吉尼亞大學拿到創意寫作的碩士學位。她寫過幾本兒童小說,包括《看得見的隱形朋友》(小天下)和《Beyond the Laughing Sky》。她住在麻薩諸塞州西部。請瀏覽她的網站www.michellecuevas.com

 

【繪者簡介】

 

艾琳・史戴(Erin E. Stead

 

創作了五件得獎作品的插畫家,包括得到凱迪克獎的《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小魯文化)、得到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的《然後,春天就來了》(道聲出版社)。她和丈夫住在密西根州安娜堡一棟有百年歷史的穀倉裡,她的丈夫菲立普・史戴(Philip C. Stead)是童書作家和插畫家。

 

【譯者簡介】

 

宋珮

 

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後赴美攻讀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橫卷,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返台在大學兼課,兼做編輯、翻譯、藝術評論,偶得機會研究圖畫書作家及作品,始嘗試與東西方藝術,及基督信仰圖像敘事傳統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拔開情感的瓶塞〉

 

一個很不尋常的送信人,住在海邊,他想盡辦法搜集海上漂流的瓶子,把瓶中的信送到收信人手裡,默默維護人與人之間可貴的聯繫。私底下,孤單的他也盼望收到寄給自己的信,即使他沒有任何朋友,直到一封沒有註明收信人的邀請函幫了他的忙。為了遞送這封邀請函,他不知不覺和許多人有了連結,更意外的是,他們竟然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時光,這個經驗讓他學會怎麼主動發出訊息,讓自己與他人產生連結。

 

【導讀】

 

蜜雪兒・庫瓦斯用第三人稱觀點述說故事,刻意保持距離,描寫的彷彿是很遙遠的時空,卻又說出了人類共通的感受。敘事的文字用了很多別出心裁的明喻和隱喻,把人內心抽象的感受用具體的形象形容出來,例如,英文版的書名是The Uncorker of Ocean Bottles,意思是把海中漂流的瓶子的瓶塞打開的人,實為一種隱喻,放在瓶子裡的信好像藏在人心裡的情感,需要有心人幫助,才能釋放出來,傳遞給特定的對象。此外,作者還用了大自然中的枯葉、珍珠、魚鱗,神話中的美人魚⋯⋯等等比喻,讓文字讀起來更加生動。

除了作家充滿意象的文字外,畫家艾琳・史戴用細細的鉛筆線勾勒出故事裡一個個孤單的角色,包括人物,還有她自己添加的動物,又用版畫細膩的紋理、大量的留白,和偏冷的藍綠色調,營造出清冷朦朧的氣氛。不過,偶爾出現的淡橘色底紋為畫面傾注些許溫暖,而送信人的紅帽子、紅手套、綠褲子,還有其他人物的衣服、動物的皮毛是用粉臘筆塗抹,紋理鮮明,這些彩度較高的顏色好像寶石一般,散佈在寂靜的畫面上。此外,畫家還描繪了文字沒有提到的季節變化、送信人與動物的互動,以及運用平視和鳥瞰兩種視點呈現的寬闊場景,並借此暗示送信人寂寞的心境。

如果說,我們無法表述的情感就像塞在瓶中的信一樣,那麼,圖畫書的作繪者也許就是拔開瓶塞的人,藉著文字和圖畫幫助我們,把情感好好釋放、宣洩出來!


  話語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可以讓事情發生嗎?或是讓事情不要發生?話語是不是能夠保護我們?安慰我們?或是迷惑我們?這本書的文字是用祈願詩的形式寫的,這樣的詩往往是祈求某件事情發生,盼望能夠得到幫助或是支持。人類藉著祈願詩說出身體得療癒、靈魂得力量的渴望,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有用嗎?也許有用。也許把願望大聲說出來,就是讓它實現的第一步。

  你的願望是什麼?為你的願望找到最合適的話語,然後大聲說出來。說不定,在深沈的黑夜裡,雪花會開始飄落……

導讀

用圖畫詮釋一首詩

 
這本書裡的文字是一首祈願詩,是一個人藉著禱告向至高的創造者、主宰者表達心裡的願望,期待能夠得到回應,使願望成真,這個人的祈求是夜裡能下一場漫天大雪,覆蓋大地,以致於平日匆忙的生活得以舒緩,所有的人能從平靜從容中得到身心的愉悅。文字並沒有表達是誰在祈禱,也沒有提到其他的人,或者是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切都由圖畫呈現,讀者需要仔細讀圖,才能了解完整的敘事。

書的扉頁是用大遠景描繪廣闊的天空與大地,還有地面上的城鎮、屋宇,同樣的景物,在前扉頁畫的是下雪前,後扉頁則是正在下雪。故事從書名頁開始,穿靴子的女人和孩子牽著狗帶著讀者進到下一頁,是獻詞頁,由遠景看得出她們即將離開公園,這時天暗了,車燈點亮了。她們在回家的途中經過麵包店,孩子想停下,媽媽卻急著向前走,直到一棟公寓的門口。下個單頁是一家人準備吃晚餐,時間大約是五點二十分,女孩看著行李和帽子,表情不太開心;右頁的時間是七點鐘,女孩已經上床,媽媽換上飛行員制服坐在床邊,女孩把帽子藏在背後,顯然不願意媽媽出門,跟飛行有關的書和玩具散在她們四周。

下個跨頁是七點半,媽媽在折衣服,行李準備好了。小女孩想必已經睡覺,這時文字才開始敘述,緩緩說出了小女孩心裡(夢裡)的願望,隨著說出的祈願,天空果真風起雲湧,下起雪來。飛行員媽媽出門等公車、讓公車載往機場(有路標指示)、在機場大廈等待(所有航班都取消和延後了),然後離開機場。她招手搭上剷雪車,回到家時是早上快七點。吃過早餐,全家到公園滑雪撬,然後買了麵包店的點心回家……。所有的過程都在圖畫裡清清楚楚鋪陳了,讓讀者可以自己說出故事。

由此看來,這本書的畫面就像無字圖畫書一樣,畫家藉著圖畫串連起故事線,運用細節表達時間、情緒和情節的轉折,並且架構起場景,營造從傍晚到深夜,再到早晨的光線和氣氛,刮版畫厚重的黑色線條尤其適合刻劃光影對比,表現重量與體積。不過,當我們將圖畫配合文字一起欣賞的時候,更會發現詩裡面比較抽象的意念如何巧妙的轉化成了可以理解的圖像,讓我們更能欣賞字句當中的節奏、隱喻與美感。這樣的文圖合作實在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