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Authurs
Sorry, there are no products in this collection
Shop By
Price
Weekly Top Sellers
禾流
$14.29
內容簡介
熱鬧過端午囉 立體壯觀的端午情景,可以動手操作的多元小機關,全家過個熱熱鬧鬧端午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是華人迎接夏季的重要傳統節日, 灑掃屋舍、插艾草菖蒲、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流傳至今。 透過這本書《熱鬧端午節》帶著孩子重新感受端午節的習俗,傳承千年文化傳統。 農曆五月初五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端陽節、龍舟節、菖蒲節、浴蘭節、女兒節、解粽節等不同的叫法,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含義。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大,已經深入人心。熱熱鬧鬧大張旗鼓沿習許多古老的善良習俗,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而去投江的屈原。 插艾草:古人認為五月為惡月,五日為惡日,因為農曆五月開始,天氣漸漸炎熱,容易滋生蚊蟲蒼蠅,產生傳染病,所以在五月五日這天清掃屋舍,插艾草。 包粽子:為了防止魚蝦蟹或是蛟龍啃咬屈原的身體,人們便將飯糰丟進江裡。因為害怕蛟龍偷吃飯糰,先用竹葉包裹飯糰,再用線纏繞綁緊。 划龍舟:傳說古越人在擊鼓聲中划著刻成龍形、繪著龍紋的獨木舟,做為划船競賽,他們希望取悅蛟龍,得到水神的庇佑。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還被賦予了祈求豐收和風調雨順的美好寓意。 跳鍾馗:鍾馗是民間傳說中驅逐鬼邪之神。。有些地方會在端午這日舉行「跳鍾馗」的民俗表演,祈福消災。 每個習俗都有可以活動立體小機關,藉由這些機關的操作方式,更可以清楚地知道每個習俗的進行與意義,讓《熱鬧端午節》陪伴孩子過個熱熱鬧鬧端午節!本書特色 ★與孩子一同溫習古老習俗所傳承的善良風氣★ ◆ 7大主題、4大熱鬧的3D立體場景、還有活動機關! ◆ 掃一下QR code立即聆聽浪漫的端午節音樂 + 有趣的習俗,感受端午節熱鬧的氛圍! ◆ 壯觀的立體場景有清掃屋舍插艾草、龍舟競賽、龍舟的由來、跳鍾馗。 ◆ 轉一轉活動立體機關,發現粽子的種類。 好漂亮、好有趣、好好玩、好好聽!翻開每一頁絕對會讓小讀者驚呼連連、愛不釋手。 《熱鬧端午節》讓孩子在親子共讀的過程裡,透過視覺上的衝擊,讓端午習俗與氛圍深刻地烙印在孩子的心中。每個習俗都有她的意義,在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是這些習俗支持著人們心中的一份希望與期盼,期盼著遵循習俗能讓未來更美好、更平安! *適讀年齡:0歲以上
童夢館
$8.99
內容簡介
奇奇成功認識第一個朋友──妮妮!此系列書籍熱銷20個國家。全球出版超過50萬本。
奇奇覺得很孤單,他想結交朋友。 但是,不知道怎麼跨出第一步。 他在一旁偷偷觀察妮妮,想跟妮妮變成朋友。 猜猜看,奇奇會想出哪些辦法,讓妮妮對他印象深刻呢? 這是一本最貼近孩子成長過程的繪本, 從書中教孩子如何跨出第一步「認識新朋友」, 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與家長一起共讀。本書特色 1.比利時國寶級大師G.V.傑納頓經典之作。 1998年G.V.傑納頓創作的Rikki(中譯:奇奇)角色,獲得他人生第一個最大獎「國際插畫家獎」,後續又出版多本有關奇奇的繪本,奠定他在童書界的地位。 2.熱銷全球作品。 *暢銷經典童書,版權已銷售20個國家。 *「奇奇系列」全球出版500000本以上。 3.採用最貼近生活的故事,陪著孩子一同成長。 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經歷過不同的事物,G.V.傑納頓藉由奇奇的角色,將可能遇到的事情寫成一本本故事,帶領孩子遇到不同的問題,該怎樣面對與解決,例如:認同自己的缺陷、克服黑暗的恐懼、怎麼認識新朋友、怎樣理解與接納不同的朋友,和過生日要怎麼準備與跟朋友相處。 ※奇奇結交第一個新朋友 小兔子奇奇每天都看著妮妮玩耍。他夢想著她能成為她的第一位朋友,並和她一起玩。但是,奇奇卻遲遲不敢開口。最後,奇奇想了一些辦法想讓妮妮對他印象深刻,但這並不容易……到底奇奇是怎麼交到他的第一位朋友呢? 4.內文搭配注音 當孩子學會注音,也可以試著自己閱讀此書,從中再次獲得不同感受與成就感。
作者介紹
作、繪者簡介Guido van Genechten 1.1957年出生於比利時,在莫爾市的藝術學院學習過繪畫、繪圖和攝影技巧,也在印刷業待過多年,現在全心全力投入童書。 2.身兼兩職,是超暢銷童書作家與畫家,作品已銷售世界各地,並獲得多個獎項,現在更是比利時國寶級圖畫書畫家。 *1998年,創造岀《Rikki》一書,獲得「國際插畫家獎」,為人生開啟對童書的熱忱。 *2007年,更創造岀《Little Kangaroo》,獲選為年度最佳圖畫書,達到人生另一高峰。 *2008年,Clavis出版社更為了Guido van Genechten舉辦慶祝會,慶祝「Rikki」已出版10周年。 *2010年,兒童圖書館員們將《The Wobbyy Bottoms Boogie》選為荷蘭的年度圖畫書。 *暢銷書籍:《Rikki》、《Little Kangaroo》、《Omdat ik zoveel van je hou》、《Het grote billen-boek》、《Klein wit visje》。 *除此之外,除了「Rikki」的小兔子和「Little Kangaroo」的小袋鼠外,他更創造岀許多有趣的角色,例如:小白魚、北極熊和獾等角色,利用這些可愛有趣的角色成功抓住學齡前兒童的心。 3.臺灣已出版作品(童夢館) 《小白魚》、《好棒!小白魚》、《小白魚的生日派對》、《好開心的小白魚》、《跟小白魚一起玩躲貓貓》、《小白魚有好多朋友》、《第一個親親》、《我和別人不一樣,也很棒!》、《勇敢的奇奇》、《奇奇和妮妮》。譯者簡介蘇家慧 1.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教科書編輯,目前從事國文及作文教學。 2.現在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育兒路上始終在尋找挖掘各種有趣事物,繪本即為其一。
序
序 奇奇每天都會看到妮妮一個人在玩耍。 她會玩跳高高,也會玩球。 她可以同時間拋三顆球。 當她玩跳繩的時候,會一邊唱歌 ♪。 奇奇每次聽到她的歌聲,就覺得肚子有點癢癢的。 奇奇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妮妮的朋友,這樣他們就能一起玩。 更棒的是,他們還可以一起到樹林裡散步,他會很開心的向妮妮介紹他最喜歡的地方。 奇奇閉上眼睛,開始想像著這一切。 於是,他開始想一些辦法,想讓妮妮對他印象深刻。 最後,他真的有辦法成功吸引妮妮,讓妮妮跟他變成好朋友嗎?
Book review from Motherly Notes
https://goo.gl/RzzHAA
聯經
$35.99
內容簡介
精緻拉頁、連環手繪圖,讓你隨著迎媽祖陣頭走踏一回 出版十周年,改版大開本,再現台灣宗教之美!
媽祖說,大家都在看!台灣宗教最美的盛事、全民最受倚重的神 一盞而開的列陣隊伍長卷,教人驚嘆連連! 媽祖,台灣人重要的精神寄託,從東南亞到東北亞海域、國際間,海洋文化最重要的女神。 台灣最盛大的全民活動、媲美嘉年華會的盛事「迎媽祖」 世界七大宗教文化盛事——媽祖遶境陣頭精繪記錄 「迎媽祖」可以說是台灣最大的全民宗教運動,不僅有傳統的香火儀式,包括彌勒團、太子團、神童團、繡旗隊等出巡活動,近幾年還加入了新潮的花車、腳踏車隊,以及饒富趣味的周邊慶典。 《迎媽祖(十周年紀念大開本版)》以手繪形式,完整呈現迎媽祖的盛況,陣頭與遶境隊伍充滿人性,台灣最特殊的宗教文化盛事,從歷史淵源、文化到民間信仰特色,做整合性的導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曹銘宗 擁有童心和熱情的臺灣文史作家、專欄作家,致力以淺白、貼近生活的文字書寫臺灣的歷史文化。 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曾獲三屆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多次入選「好書大家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出版三十多種臺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著作,繪本文字著作有《鷄籠中元祭》、《臺灣宗教之美:迎媽祖》、《臺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洄瀾》,近年著作有《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臺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臺灣食物名小考》、《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臺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等。繪者簡介劉豐 1950年生於日本。 復興商工職業學校美工科畢業。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動畫,退役後陸續從事腳本、插畫、平面設計、美術編輯等工作。目前從事插畫。
序
序曹銘宗 媽祖是台灣漢人最盛行的民間信仰,遍布台灣各地的一千多座媽祖廟,像母親一樣庇佑著子民。 台灣的媽祖信仰源自中國南方沿海地區,但信仰的熱度卻遠超過原鄉。在台灣,媽祖廟雖然有分靈的不同,有時彼此之間甚至因分靈產生的層級問題而引起爭執,但並沒有造成信仰上的差別。 台灣第一座媽祖廟是澎湖的天后宮(娘媽宮),十七世紀西方海上強權荷蘭人前來東方經商,在1604年初到澎湖,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座面向大海的廟。隨後明朝沈有容率兵前來澎湖,就在這座廟會見荷蘭船隊司令韋麻郎,要求對方撤走。現在廟裡還留著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蕃韋麻郎等」石碑,可以說媽祖見證了台灣登上世界舞台的開端。 如何描述媽祖在信徒心中的地位?我們可以想像,清朝「唐山過台灣」的閩粵移民,在橫渡台灣海峽險惡的黑水溝時,手上捧著媽祖神像。但信徒有更大的想像,日治時代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空襲台灣,媽祖在空中顯靈,用裙擺接住炸彈…… 台灣媽祖信仰在農曆三月舉行的遶境、進香活動,有很多信徒以多天全程行腳來表達對媽祖最虔誠的信仰。在我看來,走完媽祖遶境全程,與登上玉山一樣,都是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禮敬。序劉豐 三月瘋媽祖,每年的三月總會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媽祖繞境萬頭攅動的盛況,這種別具美感的民間信仰表現形式從小就深植我心,因為在寧靜的鄉間度過童年的我,除了小學運動會以外,就數廟會的各項活動最盛大、並最令我懷念,因此參與媽祖繞境活動的念頭就年年催促我上路,不同於小時候的是多了一個心眼,不再只是看熱鬧而已了。 用繪圖的方式整理出永遠看不清全貌的繞境隊伍,是我私底下單純的計劃。一旦著手,問題就全湧了上來,大的不說,小的如著清朝服裝、頭戴鴉舌帽、腳穿球鞋的搭配就讓我難以消受,心裡總盤算著如何幫護駕媽祖的執士們著一套體面的制服。 在一個並非偶然的機會裡,我用這擱在心裡一段時間的計劃,成功的頂替了主編給我出的難題,以為不但避開了難題又可心想事成,未料我給自己帶來的才是真正的大難題,各方專家意見分歧不說,人物及物件之多更耗盡了我的耐性,是太天真呢?還是不自量力。至於先前服裝的小問題,在此時不過是許多大問題中非常微小的事了。 這個大圖,也許讀者三兩下就看完,但是卻耗盡我將近一年時間才完成,很多細節看似簡單卻極盡複雜,是可能是我經歷最辛苦的一個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