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心:李崇建與雨果幼兒園的薩提爾教育實踐
親子天下
$14.99
Sold Out
內容簡介 「過去的傳統教育、當今的另類教育或雙語教育、理念教育,還有諸多的教學策略,我認為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出幸福、和諧與自在的生命!」∼李崇建 「我們的教育模式,不是保證孩子不受傷,也不是確保自己不犯錯,而是時時覺察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時刻專注,並且樂於做出改變,用愛陪伴孩子成長,成為一個負責而不自責的人。」∼林文煌 教育的究極目標是什麼?滿足世界主流的價值嗎? 就像書中的阿果,有世人眼中的好工作、優渥的生活,但是,他的內心常感陰鬱。 10多年來與無數成人進行薩提爾對話,李崇建發現許多不幸福的「三師」, 教育的過程過於看重外在,忽略了內在生命的建構, 太多的成年人回溯童年冰山,才發現自己多麼渴望被完全的愛與接納。 ▶童年自我 V.S.應對孩子的姿態 不被理解和包容的童年,在成為父母和老師之後,形塑了不健康的親子、師生互動關係。 ◉習慣逃避的大人 阿P的童年,履履被嚴厲的數學家教責罵,而童年的他是如此堅持、努力, 成為父親的阿P,拒絕對他的孩子好奇,以指責、超理智的姿態應對孩子。 ◉內心匱乏的大人 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小黛與她自己的距離, 離婚未生養孩子的小黛,總是感到疲憊,原來生命的死結在於她的童年被迫扮演小大人。 ◉過度努力的大人 永遠停不下來的小芳,被「一停下來,我會被淘汰」的慣性思維困住, 愛自己對她來說是生命最難的一堂課。 ▶涵養孩子內在安定且強大的能量 教育者應對孩子的姿態擁有一致性,並帶著好奇,就能成為內在和諧、穩定的老師與父母,這樣的教育者能培養出內在安定且強大的孩子。 ◉教出幸福的能力:親師先理解與接納童年自我 親師在教孩子的時候,內心常常帶著對自己的生氣,但是自己卻不知道。 自己是拿來愛的,不是拿來氣的, 只有接納了自己、願意愛自己,教育、教養能量才會茁壯。 ◉教出幸福的能力:有覺知的教養 當成人覺知當下身心狀態,應對孩子的姿態才能一致、和諧、穩定,給予孩子完全的愛與接納,孩子的冰山底層就穩固,能調動生命足夠的資源來面對所有的挫折與困境。 ∼Cara班上的一個孩子老是落東忘西,某一天下課整理書包時,拉鍊沒拉,更是沒把ELSIE的提醒放在心上,還賞了Cara一個白眼,ELISE感覺自己爆炸了,真的是非常的生氣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