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文化
木馬文化
$15.49
內容簡介
★最全面的圖解、最在地的說明★★第一本為孩子設計的台灣超級工程科普圖書★
每一個工程,都是台灣國家隊展現團隊與技術的成果! MIT,台灣製造,代表台灣特殊的環境與豐富的物產、更代表台灣每個領域的製造與工程技術,都能成為「台灣國家隊」!看「國家隊」如何排除艱難,展現技術實力,完成台灣第一條超長隧道! 小木馬日報記者卜方企--追追最喜歡追「新聞」,而且他的命運常常跟柯南一樣—被派去哪裡,哪裡就會發生危機?!使得他的採訪往往成為追查各種問題,以及了解各種狀況如何解決的過程,不論大人小孩,每個人都喜歡看他的報導。他最驕傲的報導就是完成台灣超級工程—雪山隧道的記錄, 現在雪山隧道的祕密即將公開…… 1997年12月15日 前往雪山隧道採訪 上北宜公路前,追追吞了藥丸,便喃喃的說:「等下要開車上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要是不吃暈車藥,我一定會吐的。」 「希望雪山隧道趕快完工,有條平直的大路,從台北就可以快點到宜蘭。」 Q:從台北到宜蘭的交通有哪些方式?為什麼要選擇穿過雪山隧道? 雪山中開挖隧道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下午兩點左右抵達頭城工地 隧道口看起來有些凌亂,工程人員匆匆忙忙的進進出出,追追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剛從隧道裡出來的大哥,抓著他就問:「我是記者,請問裡面發生什麼事情?」 大哥看了一眼追追:「跟你說你也不會懂啦!你又沒有在工地現場待過。」 追追不理會大哥嘲笑的語氣,又問:「大哥,你可以描述一下裡面發生了什麼灀況嗎?」 「你們這些坐辦公桌的,知道什麼是預鑄環片嗎?」追追蹙著眉,搖搖頭。「就說你不懂吧!那是撐住隧道周圍的水泥預鑄環片,那裡的裂縫越來越大,出水越來越多……」大哥的語氣中帶著一絲驚恐。 Q:雪山中開挖隧道遇到了怎樣的困難? 這些施工名詞要怎麼解釋才能讓大家都看得懂? 追追追蹤報導雪山隧道就這樣開始了,從雪山隧道開挖到完工,追追一共製作了8幅圖解大圖,完成了8個專題報導,還畫了一幅「雪山隧道的大拉頁剖面圖」,不僅如此,追追因為報導了隧道的內容,還去研究了台灣,以及國外的隧道,簡直成了隧道專家了! 雪山隧道的超級紀錄 ★全世界超過10公里的隧道並不少見,少見的是雪山隧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雙孔公路隧道群,大大小小的隧道總共有58組,雪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隧道通路呢? ★不只是隧道群的數量少見,雪隧的工程也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艱難,工程延後了8年,隧道崩坍超過10次,還壓毀了一台TBM⋯⋯,就連日本、南非的專家都束手無策,台灣的工程團隊是怎麼克服困難,解決難題的呢? ★長隧道還不只是建造的困難要克服,隧道內防災、避難的設計也需要審慎考量,並且為了防止駕駛人疲勞,隧道內還需要有刺激駕駛精神的設計,你知道是哪些設計嗎? 世界各國的隧道超級紀錄 ★第一座用TBM挖出來的隧道位在哪裡? ★世界最長的隧道位在哪裡? ★海底隧道要怎麼挖掘?本書特色 1、最領先:第一本為台灣孩子介紹國內重大工程的科普圖書。 2、跨領域:透過工程建設了解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環保等跨領域的學科應用與生活的關聯。 3、最在地:透過台灣偉大工程認識台灣環境、區域特色及台灣的工程技術。 4、強圖解:每本書都有關於隧道工程最詳細的圖解,以及進行隧道工程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知識。 5、大拉頁:每本書還包還一個特殊製作的拉頁,呈現隧道完整的結構以及透視內部構造。 6、好國際:從台灣出發,延伸介紹台灣其他以及海外的重要隧道工程。名人推薦 卜學亮|全方位藝人 何佩玲|《科普一傳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黃健琪 雖然已被自己的小孩喚作中年婦女,但心裡卻住著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孩。步出校園後,一路的工作都與孩子相關。平日閱讀習慣頗雜食,寫作範疇也堪稱跨界,希望能將自己雜七雜八的想法編寫下來,與小朋友分享。作品曾獲《好書大家讀》優良圖書推薦。著有《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04火車開進地底下》和《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07不能再斜的比薩斜塔》。繪者簡介吳子平 曾經是一個很愛畫圖的小孩,現在是一家人都很愛畫圖的家長。畫過很多童書,希望變成老爺爺的時候也還在畫圖。審訂者簡介高憲彰 隧道協會理事、中興工程顧問社大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鍾文貴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序
作者序一起來感受超級工程的魅力黃健琪 身為記者,我採訪過多種不同類型的題材,寫過許多專題報導,同時我也是作家,為小朋友編寫兒童讀物許多年。我常常要閱讀和查詢非常多的資料,也要時時注意目前社會、國際發生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我們很關心、小朋友想要知道的。當我寫完《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火車鑽進地底下》之後,我發現工程的世界實在太吸引人了,最直接的魅力就是那些工程的機械器具,例如挖地鐵隧道的潛盾機,展現了當時的工程技術,也展現了人類如何克服艱難的條件達成任務的智慧。 我興致勃勃和出版社編輯分享我的感受,以及我在撰寫時對於國內太少這類圖書可供閱讀的困擾。另一方面來看,喜愛交通運輸、建築工程類型圖書的孩子,看完童書好像也就沒有銜接的閱讀素材了。「何不企劃工程類型的圖書給孩子呢?」於是,我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超級工程MIT》的作者了。 說到工程,並非我的專業,所以要能夠快速進入工程的領域,我們都認為就從台灣的工程下手,而能名列台灣超級工程之首的,我想非雪隧莫屬。雪隧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隧道,為什麼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時間、金錢建造;台灣隧道這麼多,為什麼獨獨只有雪隧在通車前後,都能占據新聞版面;為什麼雪隧工程延宕的報導,總是會出現「抽坍」、「湧水」這兩個詞,這是我身為讀者時對雪隧報導的印象,卻有好多不理解的地方。 直到撰寫《超級工程MIT》,回頭閱讀這些新聞細節和查詢各種資料,我才驚覺以前因為不懂專有名詞,錯過了許多故事。不知怎麼的,從這時候開始,我化身成了本書的記者追追,一發不可收拾的,一篇接著一篇的查下去,親自走了趟雪山隧道,還去拜訪了雪隧文物館,遇到不懂的地方還找了許多專家詢問。 除了工程的艱難外,雪隧也締造了許多在當時的創舉:為了能讓雪隧主坑貫通,工程人員得先挖導坑;使用傳統鑽炸法,又派了巨大的TBM機器巨獸挑戰難纏的四稜砂岩;為了讓雪隧通氣,挖了可以塞進台灣最高的101大樓的豎井……無數的工程人員,24小時輪班,耐著高溫,泡在水裡,才終於讓雪隧貫通,這麼偉大的隧道工程,超級工程MIT怎麼能少了它。 我希望小讀者喜歡這本書,能夠透過台灣超級工程的建造過程,去探索你自己的能力、潛力和未來生活的可能性,我也希望大讀者和我一樣,因為閱讀這本書,讓工程不再只是個讓人過目就忘的名詞,而是個對你有意義,能成為激發你關心和了解台灣工程建設的動力。跟著化身為追追的我,一起去看看台灣的雪山隧道,了解隧道工程會遭遇的挑戰,隧道工程的應用,以及台灣與世界各國隧道的過去與現況。
The Small Big台灣特有種1:跟著公視最佳兒少節目一窺台灣最有種的物種
木馬文化
$11.79
內容簡介
小人物、大行動~我們都是台灣特有種!
在升學掛帥的台灣,有一群年輕人,熱愛在我們周遭豐富多元的動植物朋友,並且堅持這份對生態的熱情,堅持愛他們所愛,並為他們愛的物種實際採取保育行動。他們可算是另類「台灣特有種」。 本書除紀錄他們的成長故事和他們實踐生態保育的過程,還介紹平時難得一見的台灣特有種。 本集出現 森林裡的角鬥士——台灣深山鍬形蟲 火山島上的金鐘罩——大圓斑球背象鼻蟲 池岸林邊的綠寶石——翡翠樹蛙 吃軟不吃硬的小呆萌——泰雅鈍頭蛇 ※特別企劃※ 只有書本才有!! ◎ 單元【特有種任務】:閱讀完特有種青少年與特有種生物後,透過本單元,一起動起來!對生物的認識更上層樓! ◎ 單元【小劇場時間】:4頁漫畫線稿,讀者可以發揮想像力與台灣特有種互動。 ◎ 導入台灣特有種一書與108課綱核心素養及19大議題連結 ◎ 相關知識專業網站,提供讀者延伸學習。 啟動全方位閱讀體驗 本書是木馬文化與榮獲第54屆金鐘獎最佳兒少節目【台灣特有種】合作,預定出版四冊,共計介紹16種台灣特有種與特有種青少年。將節目中豐富動人的影像與企劃,編輯出更具知識整合與學習互動的內容,將平面閱讀帶到每個孩子的面前,適合熱愛生物、人物故事的讀者;也適合學校提供給孩子課外閱讀的科普素材與提升閱讀素養的文本。 讓我們跟著特有種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努力生活吧!本書特色 1.超【台】的企劃 本書介紹台灣特有種生物的生態行為,搭配介紹台灣對生態觀察極為執著的青少年,不僅認識台灣生態也讓小朋友看到做學問的典範。 2.自然與人文的閱讀體驗,陪伴孩子培養核心素養 透過閱讀本書,能讓讀者感受到,有為者亦若是,人人都是特有種。 3.學習單與生態操作 每一個單元後都搭配學習單或教做生態觀察的小物件或知識,讓孩子更深刻的去行動對台灣生態的認識。得獎記錄 * 媒觀會頒發的2018年國人自製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年度最佳節目獎 * 54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獎」與「節目創新獎」 * 第2屆亞洲影藝創意大獎的「最佳VR節目」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與導讀】 吳沁婕|昆蟲老師、作家、台灣特有種主持人 曾惠芸|台灣大學昆蟲系助理教授 傅偉智|台灣特有種製作人 於蓓華|公共電視節目部經理 【特有種推薦】 米蘭老師| youtube國中自然科網紅 沈雅琪(神老師)|資深教師,暢銷作家 彭菊仙|暢銷親子作家 黃仕傑|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家 【專業審訂】 林思民|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公共電視《台灣特有種》製作團隊 開播20多年的公共電視是國內唯一由財團法人組織經營的非商業性之無線電視台〫多年來公視一直致力於優質節目的製作,挑戰一般商業電視台鮮少觸碰的節目類型,在國內外眾多獎項獲得殊榮與肯定!其中家喻戶曉的作品包括:「我們與惡的距離」、「誰來晚餐」、「水果冰淇淋」等〫而「台灣特有種」是全新型態的兒少生態節目,由公視節目部兒少組團隊結合VR業界的翹楚Funique合作,這是台灣首度開發的VR生態節目,屬於公共電視的這一小步,更是台灣影視的一大步!文字整理/貓起來工作室、陳怡璇 資深童書編輯,對於能夠將【台灣特有種】豐富獨特的影像重新編輯為紙本讀物,更加深化與陪伴孩子的成長,十分興奮。並將節目豐富的內容延伸出更多孩子能夠擷取的學習方法。繪者簡介傅兆祺 職業漫畫家,20多年來作品發行於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法國等地。喜愛大自然,一邊畫畫一邊看著天邊翱翔的老鷹,是最享受的事。
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全10冊 累積科學知識、加強動手能力。科學素養小達人養成計畫(加贈親師手冊)
木馬文化
$129.99
內容簡介
★符合108課綱,培養科學素養小達人的最佳文本★★幫助孩子融入跨領域學習課程,支持親師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科普啟蒙圖書★★10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10種解決問題的模式、10組動手操作遊戲卡、10張珍貴精彩的新聞圖照、10個統整與歸納的學習地圖,以及超過50個生活科學體驗活動★★套書加贈一本親師使用手冊★
《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套書內容包含10冊STEAM繪遊書以及一本親師手冊。10冊圖書改編自世界各地的事件,呈現一篇篇人們為了讓世界更美好所努力的過程;透過故事,孩子不只學到關愛、堅持、分享、創造等價值,還有科學態度、知識能力與科學技術的展現,這即是目前融合教育所要培養孩子最主要的核心素養。 《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套書中的十個題材涉及了六大學習主題,並以問題導向學習法引導孩子了解問題解決的模式;提供每本圖書的關鍵能力雷達表,供師長從孩子的興趣切入學習,是跨領域學習新體驗的最佳文本。 《親師手冊》則提供家庭使用者的使用範例,以及閱讀老師和自然科老師提供使用繪遊書的策略和方法,另為讀者整理出套書的各主題扣合國小生活、綜合和自然科的學習領域,以及提供孩子增強關鍵能力的閱讀選擇。本書特色 1.原創的科普文本,帶給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新體驗 取材自10個真實事件,為孩子帶來世界各地一樁樁涉及「動物」、「植物」、「生活」、「生態」、「地科」和「工程」等六大領域的難題,看人們如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提供孩子在學校學習與生活應用的連結。 2.扣合STEAM的學習方法企劃的繪本遊戲書 第一套以STEA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等跨領域學習方式所企劃的繪本遊戲書,利用本書設計的STEAM遊戲,並配合紙卡操作,體驗跨領域學習一點也不難! 3.培養孩子科學素養的最佳科普讀物 「故事」、「任務」和「提問」,是累積知識、培養態度和增強技能的三大重點,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全10冊提供全方位培養科學素養的素材。適合家庭親子一起學習,更適合學校作為科普閱讀的讀本。 4.《培養科學素養小達人》親師手冊 >圖解STEAM繪遊書閱讀功能。 >學習主題、關鍵能力一目了然。 >跟著自然老師及親子社群家長使用範例,共讀輕鬆又有趣! >特別整理扣合國小生活及自然科學習單元一覽表。得獎記錄 ★榮獲台北市立圖書館108年度第77梯次好書大家讀推薦知識類圖書★專業推薦 國小閱讀老師聯合推薦: 陳麗雲|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講師、教科書編寫作家、語文專欄作家、新北市Super教師 劉怡伶|宜欣國小閱讀教師 劉綺怡|長春國小閱讀教師 賴玉敏|鶯歌國小閱讀教師 傅宓慧|龍星國小閱讀教師 邱怡雯|順安國小閱讀教師 高毓屏|龍安國小閱讀教師 林于靖|石牌國小閱讀教師 各教育領域專家好評推薦: 王子華|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 阿亮老師|綠教育創辦者、自由教育者、作家 陳振威|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科學輔導小組專任輔導員 陳木城|實驗學校創辦人、兒童文學作家 賴以威|台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盧俊良|阿魯米玩科學粉專版主、宜蘭縣岳明國小自然科任老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健琪、鄭倖伃、潘美慧、張容瑱、劉益廷等:集結台灣出版界耕耘多年的兒童讀物作家,這些作家來自各領域:有擅長挖掘事件背後有趣故事的記者,作品屢獲“好書大家讀”推薦;有長年為兒童企劃科普雜誌的總編輯,累積豐厚的科普知識,為兒童撰寫有趣的科普故事;有專為兒童研發動手做材料的科學教材研發專家等,他們對於兒童科普領域懷抱熱忱,為台灣兒童寫出好看又好玩的科普文本。繪者簡介 吳子平、廖若凡、朱勵雯、Frank Ho等:網羅台灣及各國華人優秀插畫家,針對各主題類型及歷史人文背景呈現不同的插畫風格,讓孩子在知識學習同時,也有美感的培養。
The Small Big台灣特有種2:跟著公視最佳兒少節目一窺台灣最有種的物種
木馬文化
$11.79
內容簡介
小人物、大行動~我們都是台灣特有種!
在升學掛帥的台灣,有一群年輕人,熱愛在我們周遭豐富多元的動植物朋友,並且堅持這份對生態的熱情,堅持愛他們所愛,並為他們愛的物種實際採取保育行動。他們可算是另類「台灣特有種」。 本書除紀錄他們的成長故事和他們實踐生態保育的過程,還介紹平時難得一見的台灣特有種。 本集出現 ◎ 高山清溪的美妙身影——櫻花鉤吻鮭 ◎ 泥沼中的提琴手——台灣招潮蟹 ◎ 老是被誤解的小淘氣——台灣獼猴 ◎ 迷霧森林的王者——黑長尾雉 ※特別企劃※ 只有書本才有!! ◎ 單元【特有種任務】:閱讀完特有種青少年與特有種生物後,透過本單元,一起動起來!對生物的認識更上層樓! ◎ 單元【小劇場時間】:4頁漫畫線稿,讀者可以發揮想像力與台灣特有種互動。 ◎ 導入台灣特有種一書與108課綱核心素養及19大議題連結 ◎ 相關知識專業網站,提供讀者延伸學習。 啟動全方位閱讀體驗 本書是木馬文化與榮獲第54屆金鐘獎最佳兒少節目【台灣特有種】合作,預定出版四冊,共計介紹16種台灣特有種與特有種青少年。將節目中豐富動人的影像與企劃,編輯出更具知識整合與學習互動的內容,將平面閱讀帶到每個孩子的面前,適合熱愛生物、人物故事的讀者;也適合學校提供給孩子課外閱讀的科普素材與提升閱讀素養的文本。 讓我們跟著特有種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努力生活吧!本書特色 1.超【台】的企劃 本書介紹台灣特有種生物的生態行為,搭配介紹台灣對生態觀察極為執著的青少年,不僅認識台灣生態也讓小朋友看到做學問的典範。 2.自然與人文的閱讀體驗,陪伴孩子培養核心素養 透過閱讀本書,能讓讀者感受到,有為者亦若是,人人都是特有種。 3.學習單與生態操作 每一個單元後都搭配學習單或教做生態觀察的小物件或知識,讓孩子更深刻的去 行動對台灣生態的認識。得獎記錄 * 媒觀會頒發的2018年國人自製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五星獎—年度最佳節目獎 * 54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獎」與「節目創新獎」 * 第2屆亞洲影藝創意大獎的「最佳VR節目」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與導讀】 吳沁婕|昆蟲老師、作家、台灣特有種主持人 曾惠芸|台灣大學昆蟲系助理教授 傅偉智|台灣特有種製作人 於蓓華|公共電視節目部經理 【特有種推薦】 米蘭老師| youtube國中自然科網紅 沈雅琪(神老師)|資深教師,暢銷作家 彭菊仙|暢銷親子作家 黃仕傑|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家 【專業審訂】 林思民|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公共電視《台灣特有種》製作團隊 開播20多年的公共電視是國內唯一由財團法人組織經營的非商業性之無線電視台〫多年來公視一直致力於優質節目的製作,挑戰一般商業電視台鮮少觸碰的節目類型,在國內外眾多獎項獲得殊榮與肯定!其中家喻戶曉的作品包括:「我們與惡的距離」、「誰來晚餐」、「水果冰淇淋」等〫而「台灣特有種」是全新型態的兒少生態節目,由公視節目部兒少組團隊結合VR業界的翹楚Funique合作,這是台灣首度開發的VR生態節目,屬於公共電視的這一小步,更是台灣影視的一大步!文字整理/貓起來工作室、陳怡璇 資深童書編輯,對於能夠將【台灣特有種】豐富獨特的影像重新編輯為紙本讀物,更加深化與陪伴孩子的成長,十分興奮。並將節目豐富的內容延伸出更多孩子能夠擷取的學習方法。繪者簡介傅兆祺 職業漫畫家,20多年來作品發行於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法國等地。喜愛大自然,一邊畫畫一邊看著天邊翱翔的老鷹,是最享受的事。
木馬文化
$12.99
內容簡介
獻給全天下默默守護兒女的父親用繪本大聲念出對爸爸的愛,每天都是父親節!繪本大師土田義晴經典名作日本各大童書網站,每年父親節必選必推繪本!
爸爸總是忙,可是只要「我」往他窗邊一站,他就會說:「我們走吧!」讓我跳上他的自行車,去看櫻花,看田野,看小河……我會撿起一片片花瓣、三葉草、玫瑰花,還有好多樹果,放在我最心愛的手帕裡,然後來到小河邊,隨流水漂向大海…… 有天,我的手帕掉了,我嚎淘大哭,因為那是我最珍愛的手帕,媽媽為我繡上小花的手帕……,媽媽留給我的唯一的紀念品。 我不理會爸爸的安慰,依舊任性的放聲大哭。 那天晚上,爸爸工作好晚好晚,一晚都沒睡…… 隔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大驚喜! 我決定不再哭了,因為只要我一哭,爸爸比我還難過,而且,在這世界上,我最喜歡最喜歡爸爸了! -------------------------------------------------------------------------- 本書以溫柔細膩的筆觸,以真誠包容的文字,傾聽一個孩子講述自己經歷的離別和思念,和爸爸一起承擔生命中的驟逝無常,故事的最後,小女孩帶我們去看她的媽媽,「媽媽住在海邊。」一座被花草圍繞的墓碑,女兒和爸爸在海邊嬉戲,就像在媽媽的懷抱裡。 讀《我的爸爸》,讓孩子學會「勇敢」,這樣的勇敢不是希望孩子遇事臨危不亂,而是讓內心堅強,並看見或想起自己所擁有的──父親無時無刻全力以赴的愛。名人推薦 吳鳳 金鐘獎主持人、作家 陳蕙慧 資深出版人 黃筱茵 童書翻譯評論工作者 劉旭恭 繪本作家 鄭宇庭 新手書店奶爸店長 盧方方 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爸爸愛最大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土田義晴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山形縣。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系。自求學期間,師事於中谷貞彥、千代子夫婦。主要作品有《朋友遊戲也不錯》、《小兔子護士蘋蘋》、《森林小熊鈞鈞》、《小熊鈞鈞大探險》、「美味繪本系列」、「四季美味系列」 (以上皆為小峰書店出版);《生活繪本》(GRANMAMA社出版)等多數作品。 台灣可見其作品有「小狐狸系列」:《黃色小水桶》、《吊橋搖呀搖》、《寶貝飛呀飛》、《只有我知道》、《終於見到她》(台灣東方);「小浣上學去系列」:《新來的轉學生》、《喔~談戀愛》、《我想當大明星》、《班上的愛哭鬼》、《永遠的好朋友》(維京);《神奇的畫筆》(小魯文化)。譯者簡介陳瀅如 和偏鄉的孩子們約定好要在同一片天空下一起加油打氣,因而前往日本學習喜愛的兒童文學,希冀未來能為孩子盡一份心力。留學期間,親近宮澤賢治的童話文學,效法他將關懷化成行動。 目前,從事教育工作、關懷兒童志業。深信繪本童書是親子間最佳溝通橋梁,讓親子關係更親密,亦是大人小孩共享共樂的文學園地。譯作有《為我取個名字》、《阿嬤,不要忘記我》、《橡果與山貓》、《蘋果園的12個月》、《雲上的阿里》、《象爸的背影》、《阿嬤成為阿嬤的一天》、《決定了!你就是我的媽媽》、《媽媽看我!》等。
Shop By
Price
Weekly Top Sellers
禾流
$14.29
內容簡介
熱鬧過端午囉 立體壯觀的端午情景,可以動手操作的多元小機關,全家過個熱熱鬧鬧端午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是華人迎接夏季的重要傳統節日, 灑掃屋舍、插艾草菖蒲、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流傳至今。 透過這本書《熱鬧端午節》帶著孩子重新感受端午節的習俗,傳承千年文化傳統。 農曆五月初五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有端陽節、龍舟節、菖蒲節、浴蘭節、女兒節、解粽節等不同的叫法,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含義。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大,已經深入人心。熱熱鬧鬧大張旗鼓沿習許多古老的善良習俗,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而去投江的屈原。 插艾草:古人認為五月為惡月,五日為惡日,因為農曆五月開始,天氣漸漸炎熱,容易滋生蚊蟲蒼蠅,產生傳染病,所以在五月五日這天清掃屋舍,插艾草。 包粽子:為了防止魚蝦蟹或是蛟龍啃咬屈原的身體,人們便將飯糰丟進江裡。因為害怕蛟龍偷吃飯糰,先用竹葉包裹飯糰,再用線纏繞綁緊。 划龍舟:傳說古越人在擊鼓聲中划著刻成龍形、繪著龍紋的獨木舟,做為划船競賽,他們希望取悅蛟龍,得到水神的庇佑。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還被賦予了祈求豐收和風調雨順的美好寓意。 跳鍾馗:鍾馗是民間傳說中驅逐鬼邪之神。。有些地方會在端午這日舉行「跳鍾馗」的民俗表演,祈福消災。 每個習俗都有可以活動立體小機關,藉由這些機關的操作方式,更可以清楚地知道每個習俗的進行與意義,讓《熱鬧端午節》陪伴孩子過個熱熱鬧鬧端午節!本書特色 ★與孩子一同溫習古老習俗所傳承的善良風氣★ ◆ 7大主題、4大熱鬧的3D立體場景、還有活動機關! ◆ 掃一下QR code立即聆聽浪漫的端午節音樂 + 有趣的習俗,感受端午節熱鬧的氛圍! ◆ 壯觀的立體場景有清掃屋舍插艾草、龍舟競賽、龍舟的由來、跳鍾馗。 ◆ 轉一轉活動立體機關,發現粽子的種類。 好漂亮、好有趣、好好玩、好好聽!翻開每一頁絕對會讓小讀者驚呼連連、愛不釋手。 《熱鬧端午節》讓孩子在親子共讀的過程裡,透過視覺上的衝擊,讓端午習俗與氛圍深刻地烙印在孩子的心中。每個習俗都有她的意義,在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是這些習俗支持著人們心中的一份希望與期盼,期盼著遵循習俗能讓未來更美好、更平安! *適讀年齡:0歲以上
童夢館
$8.99
內容簡介
奇奇成功認識第一個朋友──妮妮!此系列書籍熱銷20個國家。全球出版超過50萬本。
奇奇覺得很孤單,他想結交朋友。 但是,不知道怎麼跨出第一步。 他在一旁偷偷觀察妮妮,想跟妮妮變成朋友。 猜猜看,奇奇會想出哪些辦法,讓妮妮對他印象深刻呢? 這是一本最貼近孩子成長過程的繪本, 從書中教孩子如何跨出第一步「認識新朋友」, 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與家長一起共讀。本書特色 1.比利時國寶級大師G.V.傑納頓經典之作。 1998年G.V.傑納頓創作的Rikki(中譯:奇奇)角色,獲得他人生第一個最大獎「國際插畫家獎」,後續又出版多本有關奇奇的繪本,奠定他在童書界的地位。 2.熱銷全球作品。 *暢銷經典童書,版權已銷售20個國家。 *「奇奇系列」全球出版500000本以上。 3.採用最貼近生活的故事,陪著孩子一同成長。 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經歷過不同的事物,G.V.傑納頓藉由奇奇的角色,將可能遇到的事情寫成一本本故事,帶領孩子遇到不同的問題,該怎樣面對與解決,例如:認同自己的缺陷、克服黑暗的恐懼、怎麼認識新朋友、怎樣理解與接納不同的朋友,和過生日要怎麼準備與跟朋友相處。 ※奇奇結交第一個新朋友 小兔子奇奇每天都看著妮妮玩耍。他夢想著她能成為她的第一位朋友,並和她一起玩。但是,奇奇卻遲遲不敢開口。最後,奇奇想了一些辦法想讓妮妮對他印象深刻,但這並不容易……到底奇奇是怎麼交到他的第一位朋友呢? 4.內文搭配注音 當孩子學會注音,也可以試著自己閱讀此書,從中再次獲得不同感受與成就感。
作者介紹
作、繪者簡介Guido van Genechten 1.1957年出生於比利時,在莫爾市的藝術學院學習過繪畫、繪圖和攝影技巧,也在印刷業待過多年,現在全心全力投入童書。 2.身兼兩職,是超暢銷童書作家與畫家,作品已銷售世界各地,並獲得多個獎項,現在更是比利時國寶級圖畫書畫家。 *1998年,創造岀《Rikki》一書,獲得「國際插畫家獎」,為人生開啟對童書的熱忱。 *2007年,更創造岀《Little Kangaroo》,獲選為年度最佳圖畫書,達到人生另一高峰。 *2008年,Clavis出版社更為了Guido van Genechten舉辦慶祝會,慶祝「Rikki」已出版10周年。 *2010年,兒童圖書館員們將《The Wobbyy Bottoms Boogie》選為荷蘭的年度圖畫書。 *暢銷書籍:《Rikki》、《Little Kangaroo》、《Omdat ik zoveel van je hou》、《Het grote billen-boek》、《Klein wit visje》。 *除此之外,除了「Rikki」的小兔子和「Little Kangaroo」的小袋鼠外,他更創造岀許多有趣的角色,例如:小白魚、北極熊和獾等角色,利用這些可愛有趣的角色成功抓住學齡前兒童的心。 3.臺灣已出版作品(童夢館) 《小白魚》、《好棒!小白魚》、《小白魚的生日派對》、《好開心的小白魚》、《跟小白魚一起玩躲貓貓》、《小白魚有好多朋友》、《第一個親親》、《我和別人不一樣,也很棒!》、《勇敢的奇奇》、《奇奇和妮妮》。譯者簡介蘇家慧 1.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教科書編輯,目前從事國文及作文教學。 2.現在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育兒路上始終在尋找挖掘各種有趣事物,繪本即為其一。
序
序 奇奇每天都會看到妮妮一個人在玩耍。 她會玩跳高高,也會玩球。 她可以同時間拋三顆球。 當她玩跳繩的時候,會一邊唱歌 ♪。 奇奇每次聽到她的歌聲,就覺得肚子有點癢癢的。 奇奇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妮妮的朋友,這樣他們就能一起玩。 更棒的是,他們還可以一起到樹林裡散步,他會很開心的向妮妮介紹他最喜歡的地方。 奇奇閉上眼睛,開始想像著這一切。 於是,他開始想一些辦法,想讓妮妮對他印象深刻。 最後,他真的有辦法成功吸引妮妮,讓妮妮跟他變成好朋友嗎?
Book review from Motherly Notes
https://goo.gl/RzzHAA
聯經
$35.99
內容簡介
精緻拉頁、連環手繪圖,讓你隨著迎媽祖陣頭走踏一回 出版十周年,改版大開本,再現台灣宗教之美!
媽祖說,大家都在看!台灣宗教最美的盛事、全民最受倚重的神 一盞而開的列陣隊伍長卷,教人驚嘆連連! 媽祖,台灣人重要的精神寄託,從東南亞到東北亞海域、國際間,海洋文化最重要的女神。 台灣最盛大的全民活動、媲美嘉年華會的盛事「迎媽祖」 世界七大宗教文化盛事——媽祖遶境陣頭精繪記錄 「迎媽祖」可以說是台灣最大的全民宗教運動,不僅有傳統的香火儀式,包括彌勒團、太子團、神童團、繡旗隊等出巡活動,近幾年還加入了新潮的花車、腳踏車隊,以及饒富趣味的周邊慶典。 《迎媽祖(十周年紀念大開本版)》以手繪形式,完整呈現迎媽祖的盛況,陣頭與遶境隊伍充滿人性,台灣最特殊的宗教文化盛事,從歷史淵源、文化到民間信仰特色,做整合性的導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曹銘宗 擁有童心和熱情的臺灣文史作家、專欄作家,致力以淺白、貼近生活的文字書寫臺灣的歷史文化。 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及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曾獲三屆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多次入選「好書大家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出版三十多種臺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著作,繪本文字著作有《鷄籠中元祭》、《臺灣宗教之美:迎媽祖》、《臺灣小吃之美:基隆廟口》、《洄瀾》,近年著作有《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臺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臺灣食物名小考》、《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臺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等。繪者簡介劉豐 1950年生於日本。 復興商工職業學校美工科畢業。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動畫,退役後陸續從事腳本、插畫、平面設計、美術編輯等工作。目前從事插畫。
序
序曹銘宗 媽祖是台灣漢人最盛行的民間信仰,遍布台灣各地的一千多座媽祖廟,像母親一樣庇佑著子民。 台灣的媽祖信仰源自中國南方沿海地區,但信仰的熱度卻遠超過原鄉。在台灣,媽祖廟雖然有分靈的不同,有時彼此之間甚至因分靈產生的層級問題而引起爭執,但並沒有造成信仰上的差別。 台灣第一座媽祖廟是澎湖的天后宮(娘媽宮),十七世紀西方海上強權荷蘭人前來東方經商,在1604年初到澎湖,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座面向大海的廟。隨後明朝沈有容率兵前來澎湖,就在這座廟會見荷蘭船隊司令韋麻郎,要求對方撤走。現在廟裡還留著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蕃韋麻郎等」石碑,可以說媽祖見證了台灣登上世界舞台的開端。 如何描述媽祖在信徒心中的地位?我們可以想像,清朝「唐山過台灣」的閩粵移民,在橫渡台灣海峽險惡的黑水溝時,手上捧著媽祖神像。但信徒有更大的想像,日治時代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空襲台灣,媽祖在空中顯靈,用裙擺接住炸彈…… 台灣媽祖信仰在農曆三月舉行的遶境、進香活動,有很多信徒以多天全程行腳來表達對媽祖最虔誠的信仰。在我看來,走完媽祖遶境全程,與登上玉山一樣,都是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禮敬。序劉豐 三月瘋媽祖,每年的三月總會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媽祖繞境萬頭攅動的盛況,這種別具美感的民間信仰表現形式從小就深植我心,因為在寧靜的鄉間度過童年的我,除了小學運動會以外,就數廟會的各項活動最盛大、並最令我懷念,因此參與媽祖繞境活動的念頭就年年催促我上路,不同於小時候的是多了一個心眼,不再只是看熱鬧而已了。 用繪圖的方式整理出永遠看不清全貌的繞境隊伍,是我私底下單純的計劃。一旦著手,問題就全湧了上來,大的不說,小的如著清朝服裝、頭戴鴉舌帽、腳穿球鞋的搭配就讓我難以消受,心裡總盤算著如何幫護駕媽祖的執士們著一套體面的制服。 在一個並非偶然的機會裡,我用這擱在心裡一段時間的計劃,成功的頂替了主編給我出的難題,以為不但避開了難題又可心想事成,未料我給自己帶來的才是真正的大難題,各方專家意見分歧不說,人物及物件之多更耗盡了我的耐性,是太天真呢?還是不自量力。至於先前服裝的小問題,在此時不過是許多大問題中非常微小的事了。 這個大圖,也許讀者三兩下就看完,但是卻耗盡我將近一年時間才完成,很多細節看似簡單卻極盡複雜,是可能是我經歷最辛苦的一個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