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子寶寶生活教育繪本(共2冊) 擦!擦!擦!/伸出來了/
台灣麥克
$15.99
Sold Out
內容簡介 《擦!擦!擦!》 「我們開始喝湯吧!啊!小老鼠把湯灑出來了,灑到肚子上了。我幫你擦一擦,擦!擦!擦!」 這本以第一人稱的敘事口吻,除了擁有重複、輕快的文字和選詞,並配合林明子圓潤、可愛的人物,是本蘊含溫柔氣氛的圖書,讓幼兒接觸時容易朗朗上口,並產生生活上的連結,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讓親子共讀時,都能心頭暖暖的,帶著微笑,愉快的閱讀。 《伸出來了》 「哎呀!哎呀!什麼都看不見,手在哪裡呢?哇~~手伸出來了,那,頭在哪裡呢?」 這本書是描繪幼兒自己練習穿一件大T恤的過程。整本書以第三人的口吻鼓勵孩子一步一步完成了「自己穿衣服」,就好像媽媽坐在書前鼓勵孩子練習穿衣一樣,也彷彿一幅連環圖畫似的,讓孩子可以透過觀察圖畫書中幼兒的動作學習穿衣的步驟。 本書特色 「擦擦擦」是孩子進食後媽媽必做的動作,也是孩子喜歡聽到的溫柔話語,所以在小老鼠、白兔、小熊灑到湯時,他立刻模仿大人扮演的角色,替他們處理善後……從以往的「被愛」到學著去「愛人」,這本書以為他人設想的擦拭舉動,讓幼兒學習如何去愛人和照顧他人,進而逐步發展並建立起正向又健康的自我價值觀。 ※日本超過52刷,銷售高達381,000本 ※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伸出來了》色彩柔和、乾淨的圖畫傳達了精確的意義和情感,文字精簡且有優美的「聽覺意義」,有活潑流暢的語句節奏,口語化卻不瑣碎,更重要的是語氣,很像小孩喜歡聽到爸爸媽媽講的話,因此讓這些文字發出的聲音悅耳且洋溢溫柔關懷的自然情感。 ※日本已累計超過64刷,銷售高達534,000本。 ※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作繪者簡介 林明子 日本家喻戶曉的女性繪本作家,同時也是位畫家,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繪本都是因為看到林明子細膩圓潤、溫暖可愛的圖畫而喜歡上繪本。 她筆下所描繪兒童姿態與神情都生動鮮活,色彩柔和淡雅,沒有繁複的技法,但卻充滿了童趣,從幼兒看世界的高度來描繪,並小心的處理情緒感受對於生活環境和細節也會留意,讓畫面中滿溢著溫馨的情感。 曾以《今天是什麼日子》獲得第二屆日本繪本大獎,《小根和小秋》獲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繪本獎,《最喜歡洗澡》獲得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和《第一次露營》獲法國LE Grand Prix Treize 繪本獎等諸多童書獎項。她的繪本作品包括《變成貝殼的孩子》、《變成貝殼的孩子》、《變成貝殼的孩子》等,目前已有多國譯作於世界上發行,獲得極高的評價。 日本兒童文學家松居直曾表示林明子的作品「細膩的表現,給予人溫暖的感覺」。 序 推薦序 《擦!擦!擦!》 試試讓孩子自己來 太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做,因而凡事代勞,導致孩子失去了許多練習自理的機會,自然手眼協調性不足,一旦動起手來,便顯得笨手笨腳,父母也就更肯定孩子的「無能」,視凡事代勞為理所當然。久面久之,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反正我不做,媽媽或爸爸就會幫我做。」生長於這類家庭的孩子,大多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缺乏成就感。不但做事不積極,更會影響未來求學態度及人際關係。 自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及良好生活習慣是孩子在家庭中的基礎教育,如果失去了這種基礎教育,將會造成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或小學就讀時,因為基本自理能力尚未準備好,而無法隨即投入學習。例如:不太會穿脫衣服,穿了左袖找不到右袖,一直在原地打轉,結果招致同學看笑話或寄予同情,或是穿鞋時,左右腳穿反絆倒了,或是拖著兩隻鞋請人幫忙,或在廁所內大叫:「大便好啦!」等著有人聽到來代為處理等等。 事實上,兒童動作技巧發展,只要平時父母耐心從旁指導,三歲孩子就應該可以具備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諸如:自己用餐、如廁、穿脫衣服、洗臉、洗手、擦屁股、擦鼻涕等等。但是,時下一般父母大多因為生活步調快速,凡事只求簡便、迅速,缺乏耐心等孩子慢慢做完。因而以凡事代勞免出狀況為由,為孩子處理所有的事,造成孩子習慣坐享其成。一旦要求孩子自理,反而會讓孩子以為父母「不愛他」、「不管他」,弄得親子關係緊繃,家庭不和睦。因此,唯有及早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是父母應盡的責任。 這本書的目的就在於幫孩子養成保持清潔的習慣,以簡單的故事情節,引起孩子的閱讀樂趣,進而學習吃東西後主動擦嘴的好習慣。筆者在此也提供幾首兒歌,希望藉由朗朗上口的趣味,幫助孩子在能力範圍內,培養更多的自理能力。 .擦擦擦 擦擦擦!擦擦擦! 自己洗澡自己擦。 身上擦,腿上擦, 全身不會溼答答。 .洗洗洗 洗洗手,洗洗手, 抹抹肥皂洗洗手, 手心手背洗個夠, 漂漂亮亮一雙手。 .沖沖沖 沖沖手,沖沖手, 小病蟲,全溜走, 擦擦乾,拍拍手, 快快樂樂唱著走。 .刷刷刷 刷刷刷!刷刷刷! 上刷刷,下刷刷, 自己牙齒自己刷, 刷得菜渣往外爬, 牙齒潔白笑哈哈! 這類兒歌的含意不需要解釋,幼兒就可以明白,常常念,對自理能力培養具有潛移默化效果,也可和孩子玩接力遊戲,如: 「擦什麼擦?」「擦乾眼淚笑哈哈!」 「洗什麼洗?」「洗過手好吃東西。」 「沖什麼沖?」「沖杯牛奶送阿公。」 「刷什麼刷?」「刷好杯子泡杯茶。」 家長如果能多和孩子一起腦力激盪,相信一定可以創造出更多趣味童謠。 蘇愛秋 (臺灣幼稚教育協會秘書長) 推薦序 《伸出來了》 親子共同創意學習 孩子需要什麼? 成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