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醫生的人體實驗課

天才小醫生的人體實驗課

大樹林

On Sale $15.47 Regular price $16.29

  內容簡介 HUMAN BODY LEARNING LAB won the 2024 AAAS -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 Subaru of America, Inc. for Excellence in Science Books!   ●第一本透過手作和實驗,學習人體器官運作的優良讀物  ●以趣味激發手作活動,在完成中再學習,符合教育部108新課綱。  超酷的,人體器官居然可以動手作——  可以握在手上的大細胞  立體的DNA  打造自己的骨頭模型  超神的,透過身體運作實驗,一作就懂——  讓大腦猜一猜,你的眼睛盲點在哪裡  原來食物吃下去之後這麼被消化  用三枝迴紋針,找出你的觸覺敏感區  在趣味的遊戲實驗中長醫學知識  風靡全美國小學生的人體實驗課  美國人氣小兒科醫師貝蒂.蔡博士透過趣味和系統化的手作和實驗,帶領小學生們探索和學習人體的奧妙。不僅引發熱烈的迴響,更被許多家長欽點為,培養孩子朝向「天才小醫生」邁進的路上,絶對必讀的經典。  書中收錄超過百幅的彩色圖表,讓身體系統的運作說明,更加繽紛豐富。各章附有「動起來」單元,方便在家自學和實驗練習。這是一本補足所有的天才小醫生,在家自學的優良課外讀物,更提供課堂外進階的知識補充。  本書五步驟閱讀說明  【打造】3D版器官和系統運作  【探索】解剖人體的構造  【觀察】感受身體的反應  【學習】構成你的元素  【嘗試】展開手作實驗本書特色  1.收錄百幅彩色圖表:透過圖表說明,讓人體構造和系統運作更豐富繽紛。  2.兼具手作趣味和知識學習:以趣味激發手作活動,在完成中再學習,符合教育部108新課綱。  3.富涵實驗精神:透過18個親力親為的互動實驗,讓學習一作了然。  4.專業的人體學習書:補充跨領域的綜合常識。好評推薦  扣扣老師(陳子倢)/小人小學創辦人、Niceday親子預訂體驗平台總監  黃暐恬(恬兒)職能治療師/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創辦人  吳念祺/每天都要一起玩STEAM X Play親子學習創辦人  ◎書籍資訊:無注音,適合9~15歳,國小中、高年級以上閱讀。書評  「這就是我們一直在等的書……視覺上很吸睛、有趣、活潑,並具有教育意義。」──賈妮.福爾奇(Janene H. Fuerch),醫學博士,史丹佛兒童醫院的新生兒學家,EMME聯合創辦人  「書中有大量關於人體運作方式的實用資訊。」──霍華德.班尼特(Howard J. Bennett),醫學博士,小兒科醫師,著有《奇妙的身體》(The Fantastic Bod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貝蒂.蔡博士(Betty Choi MD)  小兒科醫師、醫學作家,也曾是在家自學的家長。  蔡博士長年來倡導有連結性、互動式學習,以及多元化和包容,並透過她的網站chalkacademy.com,鼓舞了世界上許多的家長和教師。她的處女作《人體學習實驗室》藉由有趣的手作活動,幫助小朋友瞭解自己的奇妙身體。目前她與丈夫和孩子住在加州。譯者簡介辛亞蓓  曾任全職美語教師和雜誌編輯。曾獲英國杜倫大學Best Final...
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

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

小魯文化

$14.29

內容簡介 ◎漫畫式圖文書,輕鬆建立醫療保健觀念!   什麼!小小25奈米的體積直徑,竟然可以造成人類大大的災難?  可怕!到底是什麼樣的觀光工廠,  產品居然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峽炎」?  瞧!腸病毒特派員正在直播他們的進擊行動,  快!跟著他一起進入現場,打探敵情,  找出最佳的腸病毒防治攻略吧!  每年的4〜9月是腸病毒的好發時期,可怕的是,每年捲土重來的病毒型別也多變,尤其是3歲以下幼兒更容易併發重症,以致大人小孩都人心惶惶。  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預防腸病毒的入侵呢?  打開這本書,進入腸病毒的世界吧!透過病毒們的對話,就能了解腸病毒相關知識,進而保衛自己的健康。名人推薦  ◎醫師審訂與專文導讀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陳世翔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郭貞孍醫師  *適讀年齡:5~9歲親子共讀;10 歲以上自己閱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陳月文、方恩真  為病童說故事的陳月文,與兒科專科護理師方恩真,在林口長庚兒癌病房互助合作11年,一個用故事溫暖病童的心,一個用護理專業幫助病童康復。他們共同創作了跨越生命困境的少年小説《勇敢的光頭幫》,以及傳遞健康概念的《人體大遊歷1:消化道之旅》、《人體大遊歷2:流感大作戰》、《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小魯文化出版),希望透過各種不同類型與題材的創作,傳達對兒童身心靈的關懷。繪者簡介黃志民  黃志民從小就喜歡畫畫,認真地當了三十年小學老師,退休後,專心從事繪本創作。喜歡以細膩的筆調、詼諧的造形,帶給讀者豐富的視覺經驗並享受探索的樂趣。曾獲香港豐子愷圖畫書獎佳作、洪建全圖畫書獎首獎,希望能以不老的心和真誠的筆持續創作。張瓊瑤  現任平面設計公司和自由繪者,參與桌遊製作、動漫繪圖、主題餐廳設計,喜歡有趣又具創意的事物,跟著兩隻鳥一起做白日夢,希望能成為一隻鳥,披著七彩的羽衣渲染大地。   序 醫生的話腸病毒防治攻略  大多數的家長們只要聽到「腸病毒」這三個字,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不但聞之色變,同時腦海中也會浮現百萬個問號。這個疾病很常見,大部分的小朋友好像都曾經得過腸病毒,但是——每個人都會得到腸病毒嗎?萬一得到腸病毒重症好像都很可怕,一定會有生命危險嗎?  《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的出版,讓父母和孩子可以透過活潑生動的漫畫式圖文書,從輕鬆有趣的閱讀過程,認識腸病毒,並建立正確的保健常識與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誰會得到腸病毒?  Q:什麼是腸病毒?  A: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種腸病毒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  Q: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A:腸病毒可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因此在家庭中或安親班、學校等處最容易傳播。  Q:是不是只有小朋友會得到腸病毒呢?  A:無論大人、小朋友都有可能會得到腸病毒感染。一般而言,大人感染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感冒症狀,容易被忽略。  腸病毒症狀有哪些?  Q:腸病毒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有什麼關係呢?  A:腸病毒感染後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大多數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較常被注意到的是造成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的特徵為發燒、口腔黏膜及舌頭有小水泡或潰瘍,四肢如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會出現皮疹、小水泡或潰瘍。疱疹性咽峽炎的特徵為發燒、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Q:一般的腸病毒跟腸病毒重症有什麼不一樣呢?  A:腸病毒感染後,大多數病童在一定病程後(約7 〜10 天)會自然痊癒,但少數幼童在感染後會併發重症。所有型別的腸病毒中,以腸病毒71 型是最容易引起重症的。所以若出現以下徵兆,需提高警覺可能會併發腸病毒重症:  (1)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2)肌躍型抽搐(睡著時,反覆出現類似受到驚嚇般的全身肌肉收縮)。  (3)持續嘔吐。  (4)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  腸病毒治療有特效藥嗎?  Q:腸病毒有沒有特效藥呢?  A:腸病毒目前並沒有特效藥,主要的治療是支持性療法:如退燒、止痛,若有脫水現象需打點滴等,絕大多數病童會7 〜10 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病童會併發重症。  Q:得到腸病毒後就有免疫力了嗎?  A:得到腸病毒後,會對該型別的腸病毒產生免疫力,但腸病毒有數十種以上的型別,因此還是有可能會得到其他型別的腸病毒感染。  如何照顧腸病毒患者?  Q:家裡小朋友得到腸病毒要不要上學呢?  A:安親班、學校等是最容易傳播腸病毒感染的地方,因此衛生福利部建議當家裡的小朋友得到腸病毒感染,應以發病日算起,請假在家休息7 天為原則,以減低傳染的機會。  Q:吃冰可以治療腸病毒嗎?  A:吃冰或食用冰涼的食物,主要是緩解腸病毒感染後引起的口腔黏膜或舌頭潰瘍等不舒服症狀,並且補充水分,但無法治療腸病毒感染。  Q:小朋友得到腸病毒不吃不喝怎麼辦?  A:感染腸病毒後,可能因口腔黏膜或舌頭潰瘍導致疼痛而不敢吞嚥,或是因為反覆發燒而造成小朋友食慾大幅下降,甚至不吃不喝。除了服用症狀治療藥物(如止痛、退燒藥水)外,可嘗試讓小朋友含小冰塊或是吃冰淇淋、布丁來緩解口腔疼痛。水分補充以冷水為主,可緩解疼痛並可避免脫水。固體食物則盡量以容易咀嚼的食物為主。 文  陳世翔.郭貞孍醫師
Shop By

Price

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