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系列套書【跨世代長銷經典版】(3冊)

Vendor: 親子天下
Type: 親子教養

Regular price $38.99

內容簡介

全球暢銷逾百萬冊
歷經30年口碑不墜的育兒指南經典
知名插畫家薛慧瑩暖心跨刀
全新封面改版上市

  ★由德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撰寫,全球暢銷逾百萬冊。
  ★全系列包括;「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解決所有父母必定會面對的教養問題。
  ★內容科學實證觀念易於理解,行動策略清楚明晰。
  ★實用性高,並以大量實例佐證,幫助讀者重新評估並改善自己的教養方式。

  全套書由父母最常見的三大教養難題組成!

  1.《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
  孩子整天哭,一直黏著我、要我抱著,我都沒辦法做其他事了,怎麼辦?
  孩子吃飯時總是拖拖拉拉,一頓飯了一個小時還沒吃完,怎麼辦?

  從寶寶出生開始,父母就得面臨孩子在各個階段「不守規矩」的問題。在零體罰的時代,父母常常覺得孩子愈來愈難搞,如何讓孩子學會規矩,是所有父母面臨的大挑戰。本書作者為資深的行為治療師,從豐富的經驗出發,說明為什麼孩子不守規矩,同時以簡明易懂的方式,指出每個年齡的孩子該遵守哪些規矩、如何訂定家規,並提出實際的作法,一步一步教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能學好規矩,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2.《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
  孩子睡不好,一個晚上我得要起床應付他好幾次,把我累壞了,怎麼辦?
  孩子的睡覺時間到了,卻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怎麼辦?

  睡覺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對許多嬰幼兒和他們的父母而言,「好好睡覺」幾乎是「運氣好」的同義詞。如何讓孩子睡得飽、睡得好,是許多父母最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本書兩位作者分別是資深行為治療師以及小兒專科醫師,他們根據在兒童睡眠治療與輔導上累積多年的專業經驗,清楚分析了孩童的睡眠模式和睡眠問題,並提出有效的睡眠學習計畫與其他輔助方案供父母們參考。在父母的愛與關懷支持下,透過本書的指導,每個孩子都可以經由學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好好睡覺!

  3.《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內附幼兒生長曲線案例解析,並特別設計好好吃飯提示卡,讀者可自行剪下,提醒父母與孩子,謹記快樂吃飯法則,讓餐桌不再成為親子角力的戰場!

  家長都知道,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絕對離不開營養均衡以及正確的飲食習慣。本書以最新、最正確的營養觀念,提供簡單有效的「好好吃飯法則」。不管原本孩子吃得太多、太少或吃得不健康,用餐氣氛總是鬧得不愉快,使用好好吃飯法則都能讓家長免緊張,孩子沒壓力。

各界好評

  Ashley 艾胥黎 / 親子部落客
  小雨麻 / 親子作家
  尚潔 / 中西醫師、《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作者
  何翩翩 /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
  李貞慧 / 作家暨閱讀推廣人
  周育如 / 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鋅鋰師拔麻 / 臨床心理師
  姜珮 / 嬰幼兒睡眠顧問、好眠線上學苑創辦人
  彭菊仙 / 親子作家
  陳昭惠 / 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特約醫師、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榮譽理事長
  黃瑽寧 /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黃彥鈞 / 職能治療師
  護理師C.C(吳予曦)/ 孕期諮詢師、產後照護護理師
  ————誠摯推薦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 Kast-Zahn)


  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提供父母諮商及兒童輔導,治療經驗甚豐。在少子化的德國,作者育有三名子女,她從自身與多年的看診經驗中,歸納了深入淺出的教養指南,寫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並與小兒科醫師哈特穆.摩根洛特合著《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本本暢銷,堪稱德國育兒聖經。

繪者簡介

薛慧瑩


  短髮戴眼鏡。
  牡羊座,生日是兒童節,所以自以為可以當個永遠的兒童。
  專職是插畫家,副業是兩個男孩的媽媽。
  念書時就對插畫課情有獨鍾,
  做了很多年的美術編輯,本以為和插畫家這個工作無緣了,
  沒想到因為離職回家帶小孩,反而誤打誤撞當上了插畫家,
  覺得人生很奇妙和有各種的可能。

  著有《大的小的:媽媽與小孩的日常生活大戰》、《1個媽媽2個頭大》、《一起住在這裡真好》和四本獨立出版小書。

  個人網站:hsuehhuiyin.ill.idv.tw

譯者簡介

陳素幸


  德國特利爾(Trier)大學德國文學暨語言學碩士,現任大學講師。曾獲吳大猷基金會科普類翻譯佳作獎。譯作有《生命的時間學》、《不斷幸福論》等十餘冊。

顏徽玲

  德國畢勒佛大學語言學博士,喜歡玩跨語言遊戲。目前一邊當媽媽,一邊研究及翻譯。譯有《群》、《雅帝奇蹟——德國ALDI超商的簡單經營哲學》、《別怕大動物》等。


 
 

目錄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CH1 好好吃飯非難事

1-1 吃飯是緊張還是有趣?
想想小時候     
童年晚餐     
我家的經驗     
小兒門診的案例     
吃飯的重要規則!     
小規則大效果     
重點整理     

 1-2 父母對吃飯應有的認識
孩子的「內在調節系統」     
克拉拉.黛維斯的孤兒實驗     
「超市飲食」的動物實驗     
創造好條件     
小小孩大行家     
是胖是瘦,教育或遺傳?     
遺傳扮演何種角色?     
環境扮演何種角色?     
小結
     
太胖、太瘦,成長曲線怎麼說?     
太矮或太高?     
太輕或太重?     
成長減緩或加速     
不對勁的成長曲線     
小結
    
孩子需要哪些養分?營養學輕鬆學     
拿父母做榜樣     
什麼是「健康食物」?     
端什麼食物上桌?     
健康飲食新知     
太多脂肪的壞處為何?     
碳水化合物的好處為何?     
蛋白質,簡單!     
各種「食物金字塔」     
紅綠燈食物金字塔     
平常就應用食物金字塔     
重點整理     

CH2 餐桌變戰場?
2-1 當父母管太多時
「不准吃太多!」     
刪除甜食和點心     
野蠻的限制     
命令節食     
用遵守規則取代施加壓力     
「多吃點!」     
強迫餵食     
「你不愛我!」     
廚房標語     
「不吃青菜就沒有點心!」     
更多招數     
壓力或招數都沒用     
為什麼父母管太多     
重點整理     

2-2 當父母管太少時
「聽命」煮飯     
毫無節制的飲食     
時間     
方式     
重點整理     

CH 3每個年紀都好好吃飯
3-1前六個月:全靠吸吮
小嬰兒吃什麼?     
母乳     
嬰兒奶粉     
何時與如何餵寶寶?     
如果你餵母乳     
偏見和事實     
如果寶寶喝配方奶     
媽媽和寶寶各司其職     
喝奶和睡覺     
重點整理     

3-2 六到十二的月:過渡到與家人共餐
可以餵副食品了嗎?     
可以用湯匙了嗎?     
副食品的順序是?     
與家人共餐     
提供支持     
讓孩子主導     
喚起好奇心     
體重不會過重     
重點整理    

3-3一到六歲:「我已經不是小寶寶了!」
端什麼食物上桌?     
一到六歲孩子好好吃飯的訣竅     
用餐氣氛如何?     
吃飯時避免權力鬥爭     
賦予信任、促進獨立     
設定界線     
重點整理     

3-4學齡兒童——定型期
深化學習     
解釋規則     
讓學齡兒童好好吃飯     
重點整理     

CH4 特殊問題
4-1當飲食失衡時
體重過重:太多養分滯留體內     
生活方式造成差異     
多胖算過重?     
如何幫助胖小子?     
飲食失調:當身體失去控制     
厭食症     
暴食症     
預防飲食失調     
重點整理     

4-2當食物致病時
消化不良     
過敏     
其他的不良反應     
治療和預防     
需要時加以預防     
食物「留不住」:腹瀉和嘔吐     
防止脫水!     
遵守規則     
結語     
重點整理     

附錄:好好吃飯提示卡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

1 睡覺真美妙
我的孩子不肯睡
小兒科門診經驗      
「救命啊,我不行了!」       
故事的開始:我的親身經驗  
令人驚訝的知識      
睡不好的小孩vs.倍受壓力的父母  
睡眠狀態研究          
重點整理         
 
孩童睡眠知多少?
你的孩子睡多久?          
寶寶的睡眠時間      
缺乏疲勞         
太早上床         
睡眠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深睡期和作夢期      
嬰兒睡眠型態的改變       
睡眠模式:入睡、甦醒、繼續睡    
睡醒就哭         
為什麼孩子半夜常會醒來哭鬧?    
重點整理         
 
2 讓你的孩子成為「好睡寶寶」
出生後的前六個月
寶寶怎麼睡才安全?       
睡眠時間與入睡習慣       
換尿布和哺乳          
找到規律性週期      
「愛哭寶寶」          
搞定你的「愛哭寶寶」  
寶寶自己入睡的成功關鍵       
重點整理         
 
從六個月到學齡前
睡前儀式         
良好的習慣      
唸故事和講話          
讓改變更容易          
在爸媽的床上睡?          
優點與缺點      
該固定睡眠時間了          
固定時間就寢有助入睡  
有益的規律性          
重點整理         
 
3 如何幫助寶寶好好睡覺
養成孩子規律的睡眠時間
我的孩子太早醒      
孩子早起,父母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太晚睡      
如何幫助孩子早點上床睡覺?        
我的孩子半夜很清醒       
夜晚是用來睡覺的          
重點整理         
 
讓孩子學會一覺到天亮
不良的入睡習慣      
奶嘴的幫助      
在爸媽懷裡      
身體接觸         
母奶與奶瓶      
其他的助睡方式      
改變入睡習慣          
任由他哭?        
睡眠學習計畫          
計畫的適度調整      
利用睡眠紀錄監測成效  
替寶寶做睡眠紀錄          
可能的問題      
更多的建議      
幫寶寶戒宵夜          
一些案例         
我的孩子不睡自己的床  
在門口安置柵欄      
回自己床上去          
設定界限:「暫停」        
獨創的解決之道      
疑慮與省思      
疑慮與利益間的衡量       
睡眠學習計畫FAQ          
重點整理         
 
4 特殊的睡眠干擾問題
「夜晚不是我的朋友」: 夢遊、夜驚、做惡夢
夢遊和夜驚症:深睡期中斷的半甦醒狀態     
夢遊         
夜驚         
恐懼夜晚和惡夢      
害怕上床睡覺          
惡夢         
是惡夢,還是夜驚症?  
重點整理         
 
特殊問題協助
撞頭與搖頭晃腦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特徵  
疼痛         
智能障礙兒童          
藥物         
重點整理         
附錄         
問卷總整理      
我的睡眠紀錄表      
床邊小故事      
迴響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

1 每個孩子都需要規範

「教育之道在於典範與愛」—別無其他?
父母需要「工具」     
孩子愈來愈難搞?     
難搞的小孩:八個月到十歲孩子的實例     
重點整理     
我的孩子應該學會哪些規矩?
每個年齡都有合理的規矩     
一歲前的嬰兒     
兩歲和三歲的幼兒     
四到六歲的幼兒園學童     
七歲以上的小學生     
選擇哪些規矩?     
讓什麼來指引我們?     
要避免哪些問題?     
重點整理     
 
2 所有的父母都會犯錯
每天鬧…… 爭取注意
孩子為什麼要反抗?     
異常行為的惡性循環     
實際案例     
對抗爭權的有效方法     
不鼓勵不當行為     
傾聽孩子的心聲     
給孩子更多責任     
實施固定的儀式     
留時間付出關懷     
重點整理     
「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父母最常犯的錯
父母的反應不明確、不肯定     
責備     
你常問孩子「為什麼」嗎?     
請求和乞求     
孩子沒有遵從要求     
說到卻沒做到的「如果~就~」     
忽視     
父母出現敵視反應     
指責和辱罵     
威脅和懲罰     
體罰     
罪惡感無濟於事     
重點整理     

3 設定界限的計畫
設定界限的先決條件
條件一:注意優點     
接受孩子     
鼓勵孩子     
列舉優點     
條件二:確立家規     
重點整理     
三階段計畫
第一階段:說清楚講明白     
下達明確的指示     
控制聲調與肢體語言     
「壞掉的唱片」     
第二階段:說到做到     
從必然的後果中學到教訓     
暫停     
有關暫停的常見問題     
激勵     
規矩—提問—行動     
第三階段:訂約     
父母的自我控制計畫     
親子之間的約定     
獎勵計畫     
為何不是每個孩子都行得通     
重點整理     
 
4 還能怎麼做
有創意的解決之道
嚴肅看待孩子的解決之道     
聰明的體認     
意想不到的關心     
做點意料之外的事     
誰能做得更好?     
另闢新局面     
創造幫手     
問問小布偶的建議     
講故事     
重點整理             
 

作者序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這是一本談吃飯的書,不是食譜書,所以你不會看到任何菜單,但我們會介紹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關於正確飲食的一切知識。這個版本內收錄了最新的營養學研究成果及知識。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小孩要吃些什麼,父母親與孩子的共餐之道也同樣重要。你會讀到為什麼很多家庭的餐桌會變成戰場,其實真的不必這樣,只要確定每個人都知道一條簡單的規則,並遵守它就行了。那條規則就是「好好吃飯」。

  所有的一切都跟著這條規則走。它不是我們憑空想像出來,是有科學根據的。你愈了解它,就會愈覺得它有道理。本書將提供很多有趣的實例,以及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齡,把規則轉換成實際行動的要訣。

  從本書首次發行至今,吃飯這個主題已有不少新的進展。例如,我們現在對哪些食物對孩子有益、哪些食物應該少吃,都有了更多了解,而這些新知如今全都納入了這個更充實的新版本。預祝你,成功共享全家用餐樂趣!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

  每個健康的孩子自六個月大起都能學會好好睡覺,而且通常只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讓孩子獨自入睡和睡過夜。

  許多父母覺得不可置信,但這就是我們一直堅持的想法。很多人會說我們的資訊幫了大忙,每一句「謝謝,真的管用」都很令我們高興。不少年輕父母們也彼此分享了他們藉由這本書成功的故事──難怪這本原本只是「祕密武器」的指南,最後卻可以成為擁有廣大讀者的暢銷寶典,而且深獲媽媽教室、托育機構和小兒科醫生的大力推薦。

  我們也聽到來自匿名網路使用者的批評。然而,我們認為多數批評者可能沒有完全讀通這本書。對於不同的睡眠問題,我們並非只提出單一解決方法,你可以從各種方法中找出一個最適當的處方。當然,你也應該傾聽自己的心聲,並考量孩子的個人差異。

  這幾年來,我們在孩童睡眠行為及嬰幼兒睡眠安全的領域裡不斷學習,我們的建議也獲得許多科學證據的支持。此外,我們還從求診案例和讀者身上,蒐集到各種可能發生的問題及狀況,並進一步發展出新的解決方法。我們不想藏私,所以我們在新版的內容中做了一些編修調整,也補充了問卷及清楚的圖表。

  最後,祝福您和您的孩子很快都能好好睡覺。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

  衷心感謝哈特穆.摩根洛特醫師(Dr. Hartmut Morgenroth),以專業能力及學術知識,陪伴與支持本書的誕生。第一章所提到的研究,是我們共同規劃,並在他的診所裡進行。醫師每天為許多父母和孩子看診,並為父母平常所碰到的諸多問題提供諮詢。透過與摩根洛特醫師的合作,我才能知道大部分家長真正感興趣的是哪些問題,也才能驗證出哪些訣竅和技巧,對家長和孩子確實有幫助。

推薦序

讓我們好好思考:為什麼要有規矩?
陳昭惠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特約醫師、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榮譽理事長


  在兒科門診,常有家長問:「不合她意,她就大哭大鬧,實在很難處理」,或是「他會亂丟東西,會咬人,我都不敢帶他和其他小朋友玩」,要不就是「我的孩子都不聽話,很有主見,該怎麼辦?」如果你有類似的問題,這一本書提供清楚實用的指引;如果你才準備要當父母,先看過這一本書,或許可以減少日後一些不必要的煩惱。

  曾有人說,所有的職業都有職前訓練,就只有父母這個重要的職業,卻沒有職前訓練。我們依照自己被教養的過往經驗、或是避免以前父母帶領我們的方式來帶領孩子。有些父母一直想要滿足孩子的需求,有些父母又會以自己的標準為權威,更多時候父母採取的方式是在這兩者間搖擺,讓孩子無所適從。這本書讓我們好好思考:為什麼要有規矩?

  書中指出:「確定明確的規矩,是父母無法迴避的責任」、「當父母訂下規矩,保護自己的需求時,並不是自私」。但是也要注意,有些親子間因規矩而產生的衝突,其實是父母不實際的期待所造成的。

  例如要求三個月內的嬰兒定時定量,其實有可能反而造成嬰兒沒吃飽,哭鬧難帶。身為父母,應當滿足孩子的身心靈需求,但於此同時,孩子也需要學習尊重及體恤他人。瞭解孩子每個階段生理與心理的發展需求,並從中選定合宜的規矩,應該是最重要的開始。

  我們也需要瞭解孩子的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在他表現良好時,我們是否給予具體的鼓勵讚美?平常是否有提供適當的關懷?不過書中的一句話也提醒我們,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不需要父母隨時在旁。孩子有權無聊,應該讓他們負起規劃自己閒暇時間的責任,但不是看電視或玩3C產品;讓孩子有空間可以發揮想像力及創意,是相當重要的。

  這本書羅列了具體可行的方法,提供父母如何讓孩子學會規矩的計劃。具體鼓勵孩子的優點,訂出合理可行的規矩,清楚的說明,確實的執行,讓孩子學會負責,承受自己行為產生的結果。

  我想提醒讀者的是,親子意見不一是常有的情形,那是孩子發展自我的正常過程。父母需要關照到自己的情緒,不隨孩子起舞,無法控制時,寧可暫停分開,避免情緒化的語言與行為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接受孩子的情緒,同時清楚表達父母自己的感受,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一方面也能讓他們知道自身行為對別人的影響,以及他們自己該負的責任。

  「隨著孩子成長,我們也再次成長」,這是句老話,卻是真理。希望每個父母以及孩子,都能好好享受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