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果你給小孩一個紙箱,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 它可能會變成一間圖書室、一艘船、一間皇宮,或一輛跑車。 也可能單純只是一個童話故事或荒野探險的場景。 不過,最奇妙的還是,透過珍.尤蘭充滿詩意和韻味的文字,以及克里斯.席班以紙箱結構藝術創作出來的圖像,所共同呈現的這個充滿無窮變化與想像的故事。 *適讀年齡:學齡前、國小低年級 *有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珍‧尤蘭(Jane Yolen) 被譽為「美國的安徒生」,藉以表彰她對兒童文學的卓越貢獻。她為各個年齡層的讀者創作了超過三百本書,其中包括榮獲凱迪克獎的《月下看貓頭鷹》,其他中譯作品還有《讓湍河流走》、《恐龍怎麼吃東西?》、《恐龍怎麼變健康?》。她目前定居在美國麻塞諸薩州和蘇格蘭兩地。繪者簡介克里斯‧席班(Chris Sheban) 擅於描繪小孩想像力的故事,圖畫書作品有《I met a Dinosaur》、《A Night on Range》、《The Shoe Tree of Chafrin》和《Red Fox at McCloskey’s Farm》。作品曾經榮獲美國插畫家協會頒贈的三面金牌獎和銀牌獎。目前定居在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附近。譯者簡介劉清彥 小時候曾經用洗衣機的紙箱做出一個自己的房間,藉此逃避和其他三個兄弟共處一室的紛紛擾擾。目前除了譯書和寫書,也主持電視兒童節目,希望能透過閱讀激發小朋友的想像和思考能力,為他們帶來歡樂。
序
導賞回到遊戲本質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說:「一粒沙,一個世界。」 我想,對所有的小孩來說,一個紙箱,也是一個世界。 這本書的創作者珍.尤蘭和克里斯.席班,便將小孩的紙箱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從一開始小狗靠近嗅聞的靜置紙箱所散發出來的神祕氛圍,小男孩開啟紙箱時的充滿期待,到小女孩從紙箱登場,以及接下來他們所進行的一連串紙箱遊戲,有務實的廢物利用,也有充滿各種趣味的想像漫遊。一個簡單的紙箱,隨著圖文的推展,幻化成各式各樣的空間、工具甚至超越現實的世界,充分滿足了小孩的遊戲樂趣。 遊戲對小孩是極具身心發展意義的活動。當代認知心理學派強調,遊戲不僅能到幫助小孩身體、心智和情緒的發展,培養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減輕焦慮、療癒創傷,也能擴增生活經驗和社會關係,學習生活技能與規範。對小孩來說,遊戲「物件」的重要性遠不及遊戲的「夥伴」和遊戲活動進行的過程。因此,即便資源貧乏,小孩也能用廢棄塑膠袋纏裹成的足球玩得不亦樂乎,他們在遊戲中得到的樂趣和經驗,完全不亞於真正踢足球的小孩。 為小孩創作了三百多本書的作者珍.尤蘭,不愧是美國當代的安徒生,她以詩句般的極簡文字,透過小孩的紙箱遊戲,每頁簡簡單單一句話,便切中遊戲對小孩的各種意義與特質彰顯,搭配克里斯.席班以紙箱概念與結構出發,童真十足且充滿趣味的圖像,除了讓小孩在閱讀時很輕易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疊合,更引導他們做更開闊延伸的思考和想像。 珍.尤蘭出身於寫作家庭,父親是記者,母親也熱愛寫作,耳濡目染中,珍.尤蘭從小在便自己採訪編寫社區報中獲得極大的樂趣和成就感(甚至還有賣報的實質收益)。她和弟弟常常撿拾生活中的廢棄小物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玩具,或發明自己的遊戲方式。這些遊戲經驗不但豐富了童年的生活,也啟發了她日後的各種創作。 「放手打,好好玩,享受比賽。」這是被譽為美國籃球天王的麥可.喬登打球的座右銘。或許在這個越來越被電子產品宰制,小孩紛紛遺忘紙箱的的年代,我們更應該鼓勵小孩放手好好以他們最原始的本能和特質單純的遊戲,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才是最真實有意義的活動。
內容簡介
大熊生病了,病得非常嚴重。他的眼睛紅紅的,鼻子也紅紅的。他的喉嚨好痛,聲音也很沙啞。有天早上,老鼠來了,小小灰灰的、還睜著明亮的眼睛。他為大熊唸書、唱歌和彈琴,想盡辦法要讓大熊舒服一點,卻總是適得其反……
《大熊的訪客》的創作搭檔邦妮.貝克和凱蒂.麥唐納.丹頓再度攜手,為大熊和老鼠打造了這個幽默風趣又充滿濃濃友誼的續集故事。
作者簡介
邦妮.貝克
美國童書作家,讀過兩次大學,擁有心理與創意寫作學位。關於創作本書,她說:「有一天,這隻固執的老鼠突然在我的腦中冒出來,而且不肯離去,我實在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內心有多像大熊,但我很感謝自己生命中遇見的每隻可愛的老鼠」。她的許多作品都曾經榮獲獎項肯定,本書則為她贏得2009年「E. B.懷特大聲朗讀獎」與「金風箏獎」。
繪者簡介
凱蒂.麥唐納.丹頓
加拿大知名插畫家,畢業於多倫多藝術學院,獲獎作品超過二十本,其中包括「加拿大總理文學獎」。她用溫暖多樣的插畫,為各種不同的故事賦予生動活潑的風貌,其中包括If I Were Your Father,IF I Were Your Mother,The Umbrella Birthday Party等。關於創作本書,她說:「我已經好久不曾遇過像大熊和老鼠這麼有趣的角色了。」除了畫畫,她同時也為劇場和舞蹈團設計戲服和布景。
內容簡介
小垂耳想跟抽抽鼻和他的朋友一起玩,可是不管玩什麼,抽抽鼻都說他太小了,要他乖乖在老橡樹下看。小垂耳雖然年紀小,卻聰明又機靈,要不是有他在一旁靜靜守護,抽抽鼻可能就有大麻煩了……
作者辛斯以精簡、重覆且充滿節奏感的文字,透過故事角色讓小小孩在書中發現和了解自己。插畫家肯揚的圖像不但補足了文字空間,也使小小孩藉由小垂耳的表現獲得信心和希望。
本書特色
◎內附導讀夾頁 ◎幫助小小孩了解自己年紀雖然小,但是也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
作者簡介
露絲.路薏.辛斯(Ruth Louise Symes)
英國知名童書作家,為小朋友創作了三本小說與十數本圖畫書。1997年出版第一本作品The Monster of Secrets即獲得卡內基獎提名,其後有多部作品被改拍成電視或影集,因此寫作之餘也從事電視、影片、木偶劇和卡通的編劇工作,同時在大學教授寫作。目前定居倫敦,但也經常往來於紐西蘭、澳洲、美國和新加坡。
繪者簡介
湯尼.肯揚(Tony Kenyon)
曾經在蒙特婁、洛杉磯和夏威夷從事多年的藝術指導的工作後,才返回倫敦專心創作童書。作品包括Crocodile in the Piano,Murdoch and the Toothache,Pat-a-Cake(曾經獲得Oppenhein獎),其中最受歡迎的是Olly Bear系列的故事。目前定居倫敦,創作童書之餘也熱衷木雕與銅雕創作。
內容簡介
生活中總是有飛機要趕、有公車要等,這裡有個孩子期望擁有脫離常軌的一天。當厚雲聚集,大雪紛飛,孩子的祈求從沈睡的城市昇起。於是,匆忙的世界歸回寧靜,孩子一家得以享受大雪帶來的自由與平安。 書裡簡短的文字念起來像一首歌,用刮板製作的插畫讓人驚豔,贏得紐伯瑞榮譽獎的作家和凱迪克獎得主合作的作品提醒我們,當你誠心渴望的時候,願望可能真的會實現。 *適讀年齡:國小中年級 *有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喬艾絲・席曼Joyce Sidman 其作品《黑暗皇帝和其他夜晚的詩》(Dark Emperor and Other Poems) 得到紐伯瑞榮譽獎。她的《紅色在樹梢唱歌》(Red Sings fro Treetops)、《水船蟲之歌》(Song of the Water Boatman) 得到凱迪克榮譽獎。這些得獎作品,讓她獲得全國英語教師評議會頒發的卓越童詩獎。她和家人住在明尼蘇達州的威札塔,她常常祈求家門口有足夠的雪可以滑雪,這些祈求經常實現。 www.joycesidman.com繪者簡介貝絲・科隆斯 Beth Krommes 其作品《夜晚的房子》(The House in the Night) 得到凱迪克獎,她美麗的作品還有《蝴蝶眼睛和其他草原的秘密》(Butterfly Eyes and Other Secrets of the Meadow),和近期的《藍上之藍》(Blue on Blue),這本書被評論家形容為「繁複有力」、「不論是技巧或是心靈層面都令人驚歎」。她住在新罕布夏州的彼得堡,她常祈求被積雪困在家裡,能夠和家人、一本好書,還有爐中的火光為伴。 www.bethkrommes.com譯者簡介宋珮 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後赴美攻讀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橫卷,蒙恩信主後,轉而探究基督信仰與藝術的關係。返台在大學兼課,兼做編輯、翻譯、藝術評論,偶得機會研究圖畫書作家及作品,始嘗試與東西方藝術,及基督信仰圖像敘事傳統相互參照,樂此不疲。
序
作者的話願望與祈求 話語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可以讓事情發生嗎?或是讓事情不要發生?話語是不是能夠保護我們?安慰我們?或是迷惑我們?這本書的文字是用祈願詩的形式寫的,這樣的詩往往是祈求某件事情發生,盼望能夠得到幫助或是支持。人類藉著祈願詩說出身體得療癒、靈魂得力量的渴望,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有用嗎?也許有用。也許把願望大聲說出來,就是讓它實現的第一步。 你的願望是什麼?為你的願望找到最合適的話語,然後大聲說出來。說不定,在深沈的黑夜裡,雪花會開始飄落……導讀用圖畫詮釋一首詩 這本書裡的文字是一首祈願詩,是一個人藉著禱告向至高的創造者、主宰者表達心裡的願望,期待能夠得到回應,使願望成真,這個人的祈求是夜裡能下一場漫天大雪,覆蓋大地,以致於平日匆忙的生活得以舒緩,所有的人能從平靜從容中得到身心的愉悅。文字並沒有表達是誰在祈禱,也沒有提到其他的人,或者是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切都由圖畫呈現,讀者需要仔細讀圖,才能了解完整的敘事。書的扉頁是用大遠景描繪廣闊的天空與大地,還有地面上的城鎮、屋宇,同樣的景物,在前扉頁畫的是下雪前,後扉頁則是正在下雪。故事從書名頁開始,穿靴子的女人和孩子牽著狗帶著讀者進到下一頁,是獻詞頁,由遠景看得出她們即將離開公園,這時天暗了,車燈點亮了。她們在回家的途中經過麵包店,孩子想停下,媽媽卻急著向前走,直到一棟公寓的門口。下個單頁是一家人準備吃晚餐,時間大約是五點二十分,女孩看著行李和帽子,表情不太開心;右頁的時間是七點鐘,女孩已經上床,媽媽換上飛行員制服坐在床邊,女孩把帽子藏在背後,顯然不願意媽媽出門,跟飛行有關的書和玩具散在她們四周。下個跨頁是七點半,媽媽在折衣服,行李準備好了。小女孩想必已經睡覺,這時文字才開始敘述,緩緩說出了小女孩心裡(夢裡)的願望,隨著說出的祈願,天空果真風起雲湧,下起雪來。飛行員媽媽出門等公車、讓公車載往機場(有路標指示)、在機場大廈等待(所有航班都取消和延後了),然後離開機場。她招手搭上剷雪車,回到家時是早上快七點。吃過早餐,全家到公園滑雪撬,然後買了麵包店的點心回家……。所有的過程都在圖畫裡清清楚楚鋪陳了,讓讀者可以自己說出故事。由此看來,這本書的畫面就像無字圖畫書一樣,畫家藉著圖畫串連起故事線,運用細節表達時間、情緒和情節的轉折,並且架構起場景,營造從傍晚到深夜,再到早晨的光線和氣氛,刮版畫厚重的黑色線條尤其適合刻劃光影對比,表現重量與體積。不過,當我們將圖畫配合文字一起欣賞的時候,更會發現詩裡面比較抽象的意念如何巧妙的轉化成了可以理解的圖像,讓我們更能欣賞字句當中的節奏、隱喻與美感。這樣的文圖合作實在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