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Detail
內容簡介
兒童生命教育最佳啟蒙
面對驟變不恐懼,培養應對好能力
什麼是死亡?什麼是活著?無論大人小孩,對於生命的興起與殞落總存在著無數的疑問。一旦身邊的親人、友人或心愛寵物逝去,更需面臨許多心情的起伏與轉折。
本書透過可愛的恐龍人物,呈現孩子可能遭遇到的境況或問題,引導他們正視自己面對死亡時的感受與情緒,進而正視死亡的意義。書中以輕緩的口吻與節奏,與孩子談論各種與死亡相關的概念,是家庭中談論死亡議題的最佳參考。
【特別加贈】
特邀專業教師精心設計「108課綱閱讀思考與核心素養學習單」,共有低年級與中年級兩版本,輕鬆掃描QRCode,學習活動樂無窮。
獲獎紀錄
◆美國《紐約時報》傑出圖書獎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選書
◆美國《出版者週刊》年度最佳童書獎
◆美國圖書銷售協會精選年度最佳圖書
溫暖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貞慧(親子作家暨繪本閱讀推廣人)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廖笙光(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好評推薦
【系列推薦】
從來沒有一套繪本像【恐龍家庭教養繪本】這麼簡單有幫助。內容涵蓋與教育相關的五大面向,簡單活潑容易了解。小朋友能輕鬆閱讀,爸爸媽媽更可從中學習如何教養孩子。是家有幼兒至國小學童的家庭必備好書。──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在生活有許多無法預料的事,導致孩子卡住而不知所措,特別是半大不小的孩子,還無法說得很清楚。藉由繪本來引導,更容易讓孩子表達並確認出「問題」在哪裡。當找出問題,看到【恐龍家庭教養繪本】中恐龍的解決方式,也可以讓孩子想一想自己可以怎麼做喔!──廖笙光(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各冊推薦】
我在大學教「社會探究與情緒表達」這門課很多年了,從課堂中學生又哭又笑的分享,深深感受到他們對人際互動的渴望和困惑。如果他們小時候就讀過《恐龍交朋友》這麼好的書,成長過程一定大大改觀!──周育如(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我們認識自己嗎?了解自己嗎?最重要的是,我們愛自己嗎?愛自己,不是買一大堆東西犒賞自己,而是由內而外、從身體到心靈都好好照顧。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只要跟著《恐龍愛自己》,就能保持身心靈的健康,善待唯一的自己。──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把自己照顧好有很多意涵,包括身體上的、心理上的、人際上的。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帶著孩子從《恐龍愛自己》書中學習好好照顧自己,這種愛自己的能力,是每個大人能夠給孩子們的最好禮物。——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恐龍上天堂》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孩子談生死議題。雖然沒有故事的鋪陳與安排,卻很具撫慰人心的溫柔力量。推薦給老師和家長引領孩子從中認識死亡,藉由本書陪伴正經歷失去摯愛家人的孩子,走出悲傷與恐懼。──李貞慧(親子作家暨繪本閱讀推廣人)
爸媽離婚,讓孩子的生活變得很不一樣,心裡總是浮現出很多疑問,壓抑的複雜情緒到底該向誰說?又該如何說?《恐龍離婚記》讓正經歷爸媽離婚的孩子有了解惑的契機,以及理解自己可以怎麼做,日子會比較好過。──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恐龍救地球》既有豐富的知識,又具實用性;不管是節約用水用電,或是資源回收,甚至友善對待動植物,翻開這本小小的繪本,都能讓我們有大大的收穫。是上課討論與家庭閱讀的好書。──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媒體推薦】
這是布朗夫婦作品中最具挑戰的主題……他們為那些遭遇創痛的成人與孩子,提供了許多值得稱許的建議與幫助。──《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不同於其他為孩子創作的談論死亡的作品,這本書並非敘說一則故事,而是直接面對並談論孩子對死亡的恐懼與好奇。──《書單》(Booklist)
一本安靜、尊重且不具侵犯性的書,可以作為國小教育中談論死亡議題的教材標準。──《兒童圖書中心會刊》(Bulletin of the Center for Children’s Book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蘿瑞‧克拉斯尼‧布朗(Laurie Krasny Brown)與馬可‧布朗(Marc Brown)
蘿瑞‧克拉斯尼‧布朗(Laurie Krasny Brown)與馬可‧布朗(Marc Brown)是美國家喻戶曉的童書創作夫妻檔。蘿瑞‧克拉斯尼‧布朗身兼童書作者、繪者與教育專家於一身,經常熱心的為家長解答許多與孩子相處及教養方面的問題。馬可‧布朗則為美國極負盛名的童書畫家,作品數量豐富且獲獎無數。他的代表作【亞瑟小子】(Arthur)還改編成卡通影集,深受兒童喜愛,並多次榮獲艾美獎的肯定。
布朗夫婦曾共同創造出極受歡迎的《生化超人兔》(The Bionic Bunny Show)繪本與卡通;之後更因創作【恐龍家庭教養繪本】系列而聲名大噪、廣受歡迎。他們期許能以此系列作品幫助家庭成員面對複雜且不易談論的家庭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