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以幽默的文字和插畫,說明從古到今各時代的「學校」和「學習」究竟是怎麼回事,解答每位學生心中最好奇的疑問,讓孩子發現原來如此,思考學習的真諦!
從思辨書中每位大人和小孩的論點,孩子會找出專屬自己的答案,解開上學和學習的奧祕,以及與自己的關係。
沒錯,雖然聽起來很奇怪──
但學校真的是被發明出來的!
學校不是天然的產物。
學校不是從地上長出來,
不是從樹上長出來,
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
學校,是一種人類的發明物。
就像輪子、電燈泡、紙張……
學校,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
為什麼要去上學?
不去學校也可以學習嗎?
該不該有回家功課?
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啊?
要學的事情這麼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本書邀請已經去學校上學或即將開始上學的你們,展開一場認識學校之旅。旅途中,你會和古今中外的大人與小孩一起學習,從參觀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學校,到了解文藝復興時代、印刷術發明,以及近代工業革命和資訊革命對學校教育的影響,而且,旅途中你還會找到重要問題的答案,例如:為什麼要去上學(即使有時候上學很無聊)?為什麼有回家功課?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啊?……
所有你對「學校」和「學習」的疑問,《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都將陪你一一探索和思考。書末還提供相關歷史人物的索引,以及特別設計「我的學校」和「如果我發明了一間學校」單元,帶領你一起發現和創造。
本書特色
每個求學階段的孩子,內心大概都曾浮現過「為什麼要上學?」這個疑問,有的孩子將疑問悄悄藏在心中,有的孩子則是大膽提出,讓爸媽措手不及,不知道怎麼回答才能讓孩子信服。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孩子必須自己找出解答。
《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一書中,孩子會看到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學校,看到古今中外各種學生對於「學習」這件事的看法,孩子會從對話中感受從不用上學、不能上學,到天天上學、每個人都能上學的學生心境變化,也能覺察為了因應未來社會,學校不停再轉型,教學持續再改革,以及學習方式更是越來越多元。
孩子透過認同或思辨書中每個人的論點,將會重新思考學習的意義,建構出專屬自己的答案,甚至去預想未來的社會需要怎樣的學校和學習方式,開創前瞻性的思維。期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到學校的吸引力,並愛上學習。
各界推薦
讚譽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列)
吳維寧(以色列幼教老師暨專欄作家)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陳沛慈(臺中市永安國小教師)
游乾桂(親職教養專家)
黃登漢(親職教養專家、桃園市田心國小退休校長)
鄒敦怜(兒童文學工作者、臺北市國語實小退休教師)
有趣,知識豐富。是一本翻開來閱讀就捨不得放下的好童書。特別適合已經上學或將要上小學的孩子閱讀。以幽默而且具同理心的方式,透過孩子的眼睛看「學習」這件事,問出很多小孩想問又不敢問的問題,像是「為什麼要寫回家功課?」或「老師怎麼那麼會生氣啊?」
在其中小孩也會學習到「學校的功能」,進一步了解歷史上學校的演進和學校的意義,從中發現「誰會想到要發明學校?」以及「為什麼要上學?」的答案!
您和您的孩子的答案是什麼呢?──吳維寧(以色列幼教老師暨專欄作家)
為什麼要有學校?為什麼要有考試?去學校學習什麼?這本書從發問開始,介紹學校的沿革,從框架的要求開始,回到孩子自己本身:我想去學校嗎?我要學什麼呢?撥開學校框架的限制,看見自己和學習的關係,從兩方意見思考,讓學習回到自己:思考這一切和自己的關係。推薦您和孩子一起來想想書中的問題,重新定義新時代的學習。──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什麼!學校竟然是被發明的!
家長:「我要好好感謝發明學校的人!」
小孩:「是誰!?出來!真想海扁那個發明學校的人!」
不管你想對發明者說什麼、做什麼,都必須先知道,到底是誰發明了這種讓我們又愛又恨的機構。
讓我們從這本書中,把這個發明人挖出來,喔!不,是請出來!──陳沛慈(臺中市永安國小教師)
親愛的家長協助孩子認識學校,愛上學校,那就是最好的學習開始。
有一個地方,有遊樂場、圖書館、電影院,還有一群同伴陪著你,一起讀書、遊戲、唱歌、賽跑,做各種有趣的事。
這個地方,它就是學校。誰發明了學校?好想知道!好想知道!這肯定是一本有趣又好看的書。──黃登漢(親職教養專家、桃園市田心國小退休校長)
這是本關於學校的百科全書。書中按照年代,從遠古時代的學校一路說到現代學校的樣貌,細細說明學校裡學習的事物、對象、場地、方法、工具等種種關於學校的知識。分格解說的畫面,不時穿插的動物或人物角色的對話框,讀起來幽默又有趣,拿起書本,每個人都會忍不住一一細讀。──鄒敦怜(兒童文學工作者、臺北市國語實小退休教師)
從思辨書中每位大人和小孩的論點,孩子會找出專屬自己的答案,解開上學和學習的奧祕,以及與自己的關係。
沒錯,雖然聽起來很奇怪──
但學校真的是被發明出來的!
學校不是天然的產物。
學校不是從地上長出來,
不是從樹上長出來,
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
學校,是一種人類的發明物。
就像輪子、電燈泡、紙張……
學校,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
為什麼要去上學?
不去學校也可以學習嗎?
該不該有回家功課?
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啊?
要學的事情這麼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本書邀請已經去學校上學或即將開始上學的你們,展開一場認識學校之旅。旅途中,你會和古今中外的大人與小孩一起學習,從參觀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學校,到了解文藝復興時代、印刷術發明,以及近代工業革命和資訊革命對學校教育的影響,而且,旅途中你還會找到重要問題的答案,例如:為什麼要去上學(即使有時候上學很無聊)?為什麼有回家功課?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啊?……
所有你對「學校」和「學習」的疑問,《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都將陪你一一探索和思考。書末還提供相關歷史人物的索引,以及特別設計「我的學校」和「如果我發明了一間學校」單元,帶領你一起發現和創造。
本書特色
每個求學階段的孩子,內心大概都曾浮現過「為什麼要上學?」這個疑問,有的孩子將疑問悄悄藏在心中,有的孩子則是大膽提出,讓爸媽措手不及,不知道怎麼回答才能讓孩子信服。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孩子必須自己找出解答。
《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一書中,孩子會看到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學校,看到古今中外各種學生對於「學習」這件事的看法,孩子會從對話中感受從不用上學、不能上學,到天天上學、每個人都能上學的學生心境變化,也能覺察為了因應未來社會,學校不停再轉型,教學持續再改革,以及學習方式更是越來越多元。
孩子透過認同或思辨書中每個人的論點,將會重新思考學習的意義,建構出專屬自己的答案,甚至去預想未來的社會需要怎樣的學校和學習方式,開創前瞻性的思維。期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到學校的吸引力,並愛上學習。
各界推薦
讚譽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列)
吳維寧(以色列幼教老師暨專欄作家)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陳沛慈(臺中市永安國小教師)
游乾桂(親職教養專家)
黃登漢(親職教養專家、桃園市田心國小退休校長)
鄒敦怜(兒童文學工作者、臺北市國語實小退休教師)
有趣,知識豐富。是一本翻開來閱讀就捨不得放下的好童書。特別適合已經上學或將要上小學的孩子閱讀。以幽默而且具同理心的方式,透過孩子的眼睛看「學習」這件事,問出很多小孩想問又不敢問的問題,像是「為什麼要寫回家功課?」或「老師怎麼那麼會生氣啊?」
在其中小孩也會學習到「學校的功能」,進一步了解歷史上學校的演進和學校的意義,從中發現「誰會想到要發明學校?」以及「為什麼要上學?」的答案!
您和您的孩子的答案是什麼呢?──吳維寧(以色列幼教老師暨專欄作家)
為什麼要有學校?為什麼要有考試?去學校學習什麼?這本書從發問開始,介紹學校的沿革,從框架的要求開始,回到孩子自己本身:我想去學校嗎?我要學什麼呢?撥開學校框架的限制,看見自己和學習的關係,從兩方意見思考,讓學習回到自己:思考這一切和自己的關係。推薦您和孩子一起來想想書中的問題,重新定義新時代的學習。──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什麼!學校竟然是被發明的!
家長:「我要好好感謝發明學校的人!」
小孩:「是誰!?出來!真想海扁那個發明學校的人!」
不管你想對發明者說什麼、做什麼,都必須先知道,到底是誰發明了這種讓我們又愛又恨的機構。
讓我們從這本書中,把這個發明人挖出來,喔!不,是請出來!──陳沛慈(臺中市永安國小教師)
親愛的家長協助孩子認識學校,愛上學校,那就是最好的學習開始。
有一個地方,有遊樂場、圖書館、電影院,還有一群同伴陪著你,一起讀書、遊戲、唱歌、賽跑,做各種有趣的事。
這個地方,它就是學校。誰發明了學校?好想知道!好想知道!這肯定是一本有趣又好看的書。──黃登漢(親職教養專家、桃園市田心國小退休校長)
這是本關於學校的百科全書。書中按照年代,從遠古時代的學校一路說到現代學校的樣貌,細細說明學校裡學習的事物、對象、場地、方法、工具等種種關於學校的知識。分格解說的畫面,不時穿插的動物或人物角色的對話框,讀起來幽默又有趣,拿起書本,每個人都會忍不住一一細讀。──鄒敦怜(兒童文學工作者、臺北市國語實小退休教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休荷.史密斯(Shoham Smith)
1966年出生於耶路撒冷,畢業於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文學系、貝扎雷爾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目前居住在特拉維夫。出版過許多兒童讀物和短篇小說集,曾獲2009年總理獎(Prime Minister's Prize)以及兩次(2011年和2015年)ACUM童書出版貢獻獎(the ACUM Award for Furthering the Publication of Children's Books),並在2014年以《送給兒童的寶藏:希伯來傳說故事(A Treasury of Hebrew Legends for Children)》獲得德沃拉奧默獎(Devorah Omer Prize),2017年以《我的阿姨莉亞.戈德堡(My Aunt Lea Goldberg)》獲得莉亞戈德堡獎(Lea Goldberg Prize)。
繪者簡介
愛娜・薩伐提(Einat Tsarfati)
一位才華洋溢的插畫家,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以色列比撒列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她非常熱愛畫插畫,繪製過許多童書,甚至設計玩具和APP。她認為畫圖就像結識新朋友或到遙遠的地方旅遊,並曾說:「當你認真研究每個角色,你就會漸漸發現他們喜歡吃什麼,他們多年來收集了什麼,或者他們最愛的睡衣上印著什麼圖案。」FB粉絲專頁:那些讓我煩惱的小事情(Things That Annoy Me)。
譯者簡介
周怡伶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英國約克大學社會學研究碩士班畢業。曾任出版編輯,現職書籍翻譯,熱愛知識也喜歡做菜和探索新地方,目前和先生與兩個男孩住在英國。在小熊出版的翻譯作品有《當我睡著之後,世界還醒著》、《我是小小程式設計師:自學Coding 一玩就上手》、《生活科技,原來如此!拆解孩子最好奇的家電、手機、3D列印機、太陽能、人造衛星……學習科學知識》、《我從哪裡來?從人猿到人類的演化和冒險》。
休荷.史密斯(Shoham Smith)
1966年出生於耶路撒冷,畢業於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文學系、貝扎雷爾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目前居住在特拉維夫。出版過許多兒童讀物和短篇小說集,曾獲2009年總理獎(Prime Minister's Prize)以及兩次(2011年和2015年)ACUM童書出版貢獻獎(the ACUM Award for Furthering the Publication of Children's Books),並在2014年以《送給兒童的寶藏:希伯來傳說故事(A Treasury of Hebrew Legends for Children)》獲得德沃拉奧默獎(Devorah Omer Prize),2017年以《我的阿姨莉亞.戈德堡(My Aunt Lea Goldberg)》獲得莉亞戈德堡獎(Lea Goldberg Prize)。
繪者簡介
愛娜・薩伐提(Einat Tsarfati)
一位才華洋溢的插畫家,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以色列比撒列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她非常熱愛畫插畫,繪製過許多童書,甚至設計玩具和APP。她認為畫圖就像結識新朋友或到遙遠的地方旅遊,並曾說:「當你認真研究每個角色,你就會漸漸發現他們喜歡吃什麼,他們多年來收集了什麼,或者他們最愛的睡衣上印著什麼圖案。」FB粉絲專頁:那些讓我煩惱的小事情(Things That Annoy Me)。
譯者簡介
周怡伶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英國約克大學社會學研究碩士班畢業。曾任出版編輯,現職書籍翻譯,熱愛知識也喜歡做菜和探索新地方,目前和先生與兩個男孩住在英國。在小熊出版的翻譯作品有《當我睡著之後,世界還醒著》、《我是小小程式設計師:自學Coding 一玩就上手》、《生活科技,原來如此!拆解孩子最好奇的家電、手機、3D列印機、太陽能、人造衛星……學習科學知識》、《我從哪裡來?從人猿到人類的演化和冒險》。
目錄
鐘聲響起之前
學校是一種發明
史前時代(學校是穴居人發明的嗎?)
古代歷史中的學校
午餐時間——三明治
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學校
近代歷史中的學校
二十世紀的學校
二十一世紀的學校
我們必須去上學嗎?為什麼?
不去學校,可以學到東西嗎?
為什麼要去上學?
為什麼有回家功課?
放學囉——各種藉口
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啊?
快問快答!
最後一聲鐘響——去教師辦公室報到
為什麼要有假期?
要學的事情這麼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附錄(索引、我的學校、如果我發明了一間學校)
學校是一種發明
史前時代(學校是穴居人發明的嗎?)
古代歷史中的學校
午餐時間——三明治
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學校
近代歷史中的學校
二十世紀的學校
二十一世紀的學校
我們必須去上學嗎?為什麼?
不去學校,可以學到東西嗎?
為什麼要去上學?
為什麼有回家功課?
放學囉——各種藉口
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啊?
快問快答!
最後一聲鐘響——去教師辦公室報到
為什麼要有假期?
要學的事情這麼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附錄(索引、我的學校、如果我發明了一間學校)
序
導讀
貴在養趣的學習
游乾桂(親職教養專家)
凌晨三點多便起身,天光未亮,扭開書房裡的帝凡尼桌燈,十三度的冷風從窗戶縫口灌入,隔著窗是一方竹,伴著一輪明月,我打開出版社捎來的《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這本書的書稿,一看便眼睛晶亮開來了,馬上讓我聯想起兩個人,某種程度替我回答了學校存在的意義。
文學家林語堂主張:「貴在養趣!」
富蘭克林說:「把知識放腦袋,誰也搶不走,那是一輩子最好的投資。」
一定要去上學嗎?這是作者替讀者的提問,如果讀書像尋寶是一種樂趣,那就不是要不要去上學了,而是很想去上學;《讀者文摘》的前發行人林太乙女土在一篇回憶她父親林語堂的文章中寫道,他是「不知道先生」,林太乙問的問題他老說不知道並且要求去查書,林太乙終於找著讀書的法門:查考,她說因為過程像尋寶一樣有趣了。
繪本《兩個古拉》也是一本有意思的書,覺得玩樂比學校有趣多了的古拉,找來分身幫他讀書,自己則負責玩樂,每週見面一次分享心得,初期太美妙,沒有功課沒有作業只要玩,分身則在學校之中快樂讀書,但他慢慢發現分身懂的事情越來越多,最後終於驚覺,想換回自己的角色時,分身卻說已喜歡這個新角色了……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相信,孩子的名字就叫小孩,不可能懂很多,說理未必管用,如果父母可以多讀一些書,再把哲理變成有意思的故事,也許更可以醍醐灌頂。
小明有一百元,到文具店花了二十四元,請問還剩幾元?算式是100-24=76,這是我們的教育之中慣常會出的數學題,但歐洲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會這樣出題:小明有一百元,回家後口袋僅剩七十六元,請問二十四元用在哪裡?
這兩個題目的差異在哪裡?
一個教答案,一個教思考。
《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這本書的核心價值便是思考,作者用了為什麼要去上學?為什麼要有回家功課?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為什麼要有假期?要學的事情這麼多,什麼是最重要的?……這些「問號」舖陳出來一大疊曼妙的思考題。
是的,學校不是教人學到什麼的地方,不要一直擺放著分數、成績、等第、名校等等,只想分出高下,它其實是少林寺的《藏經閣》,教人學到如何去學,給的是動機、興趣、快樂等等的養成,有一天可像海棉一樣吸納五百萬噸的養分,有著海納百川的功效;不是教孩子知道世界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最高峰是聖母峰,應該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書海中翻找,理解那是一種地殼變動的產物,進而明白地質年代的意義,誘發研究的起心動念,把不懂的弄懂,無知因而有知,空即是滿是學習,當學習達到一種自我複印的程度,便會了解鹿善繼所說的:「讀有字書,要能識得無字理」,成為一位覺知者了。
編者問我能不能替這本書說說話,我聽完她簡潔的說明便立刻答應了,因為這是一本好書,與我一向主張的理念不謀而合,書不是一堆字的組合,如果僅僅如是,那便只是字,但作者將沉澱過後,藏著掖著的哲思放進了字中,那便不是字,而是啟人的活泉了。若我沒有參與推薦,反而會是一種遺憾吧!我非常喜歡,希望你也會很喜歡。
貴在養趣的學習
游乾桂(親職教養專家)
凌晨三點多便起身,天光未亮,扭開書房裡的帝凡尼桌燈,十三度的冷風從窗戶縫口灌入,隔著窗是一方竹,伴著一輪明月,我打開出版社捎來的《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這本書的書稿,一看便眼睛晶亮開來了,馬上讓我聯想起兩個人,某種程度替我回答了學校存在的意義。
文學家林語堂主張:「貴在養趣!」
富蘭克林說:「把知識放腦袋,誰也搶不走,那是一輩子最好的投資。」
一定要去上學嗎?這是作者替讀者的提問,如果讀書像尋寶是一種樂趣,那就不是要不要去上學了,而是很想去上學;《讀者文摘》的前發行人林太乙女土在一篇回憶她父親林語堂的文章中寫道,他是「不知道先生」,林太乙問的問題他老說不知道並且要求去查書,林太乙終於找著讀書的法門:查考,她說因為過程像尋寶一樣有趣了。
繪本《兩個古拉》也是一本有意思的書,覺得玩樂比學校有趣多了的古拉,找來分身幫他讀書,自己則負責玩樂,每週見面一次分享心得,初期太美妙,沒有功課沒有作業只要玩,分身則在學校之中快樂讀書,但他慢慢發現分身懂的事情越來越多,最後終於驚覺,想換回自己的角色時,分身卻說已喜歡這個新角色了……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相信,孩子的名字就叫小孩,不可能懂很多,說理未必管用,如果父母可以多讀一些書,再把哲理變成有意思的故事,也許更可以醍醐灌頂。
小明有一百元,到文具店花了二十四元,請問還剩幾元?算式是100-24=76,這是我們的教育之中慣常會出的數學題,但歐洲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會這樣出題:小明有一百元,回家後口袋僅剩七十六元,請問二十四元用在哪裡?
這兩個題目的差異在哪裡?
一個教答案,一個教思考。
《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這本書的核心價值便是思考,作者用了為什麼要去上學?為什麼要有回家功課?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為什麼要有假期?要學的事情這麼多,什麼是最重要的?……這些「問號」舖陳出來一大疊曼妙的思考題。
是的,學校不是教人學到什麼的地方,不要一直擺放著分數、成績、等第、名校等等,只想分出高下,它其實是少林寺的《藏經閣》,教人學到如何去學,給的是動機、興趣、快樂等等的養成,有一天可像海棉一樣吸納五百萬噸的養分,有著海納百川的功效;不是教孩子知道世界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最高峰是聖母峰,應該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書海中翻找,理解那是一種地殼變動的產物,進而明白地質年代的意義,誘發研究的起心動念,把不懂的弄懂,無知因而有知,空即是滿是學習,當學習達到一種自我複印的程度,便會了解鹿善繼所說的:「讀有字書,要能識得無字理」,成為一位覺知者了。
編者問我能不能替這本書說說話,我聽完她簡潔的說明便立刻答應了,因為這是一本好書,與我一向主張的理念不謀而合,書不是一堆字的組合,如果僅僅如是,那便只是字,但作者將沉澱過後,藏著掖著的哲思放進了字中,那便不是字,而是啟人的活泉了。若我沒有參與推薦,反而會是一種遺憾吧!我非常喜歡,希望你也會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