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孩子就是講不聽,手手老是放嘴裡
快跟著波波去冒險
孩子不吃手,家長頭不痛
在不同階段的孩子吃手,
所代表的含意不同,
1歲半前的口腔期,
需要透過吸吮、咀嚼等刺激口腔動作得到滿足感。
但隨孩子年紀越來越大,
若還有吃手習慣,
就得要想想如何讓他不要吃手,
否則過度吃手會帶來咬合不正、
手指受傷、變形或者吃進不乾淨的東西而生病。
波波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大拇指,
他最喜歡躺在我和床一樣溫暖的舌頭上,
但是今天的他好奇怪,
一直從我的嘴巴裡跳出來,
到底怎麼了?
戒吃手的過程不宜急躁,
要有耐心的和孩子溝通,
跟著故事中的角色波波一起去冒險,
慢慢引導孩子不再吃手手!
本書特色
1.選題家長最頭痛的教養問題之一-吃手,透過可愛的繪本引導,改掉寶寶吃手壞習慣。
2.藉由手手自己不想再待在嘴巴裡的故事情節,讓孩子知道不吃手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
3.可愛溫馨的畫風,輕鬆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
4.內文搭配注音,適合孩子自己閱讀或和家人一同共讀、討論。
*適讀年齡:2歲以上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Alice Briere-Haquet(愛麗絲.布希耶-阿給)
生於法國奧恩省(Orne),在卡昂市(Caen)完成學業。她是三個孩子的媽媽,目前定居於卡昂市,於中學教授文學。在出版社友人的鼓勵下開始童書創作,至今創作出20本以上暢銷童書。愛麗絲熱愛為孩子們寫作,她希望與孩子們談論一些嚴肅的主題,例如孤獨、疾病等等,但不需要用嚴肅的方式來講。
繪者簡介
Amélie Graux(阿梅莉•格羅斯)
1977年在巴黎出生,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在巴黎生活及工作,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繪製許多繪本插圖。
譯者簡介
戴以禮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研究語言學和認知神經科學。曾至法國巴黎第十大學交換一年。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中英法翻譯及電影評論寫作,平時熱衷閱讀和國際影展。
序
導讀
給家長的話-孩子愛吃手怎麼辦?
寶寶的五感發育中,觸覺是最早開始發育也是最主要的訊息來源,而吸吮更能穩定寶寶的情緒並建立安全感。寶寶在2歲前會經歷「口腔期」,藉由吸吮母乳或拿東西放入嘴巴等,刺激口腔的動作得到滿足感,同時促進智力發展。
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生理發展的必經階段,一般情況下並不會養成吃手的習慣,家長不用太擔心也無須刻意禁止。但是當寶寶在吃手時,家長需要注意手部和環境清潔,避免小手摸東摸西又放入嘴巴裡,會吃進病菌或髒東西而生病。
正常來說,寶寶1歲~1歲半後吃手頻率會明顯減少,少數寶寶到2、3歲還會繼續吃手,若寶寶已經3、4歲仍常常吃手,就要提高警覺。
2歲以上的寶寶,如果還在吃手,大部分的原因是心理因素所致,家長要仔細觀察看看,什麼事造成寶寶心理產生焦慮或有壓力,當發現寶寶正在吃手時,要多多陪伴和關心寶寶,並透過講故事或者做其他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當心理因素獲得解決,寶寶自然而然就不會再吃手安撫自己了!
吃手是結果不是原因,找出造成吃手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慢慢戒掉吃手的習慣,才是治本的方式。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禁止寶寶不吃手,或用強烈的方法戒吃手,這樣寶寶心理壓力會增加,反而造成反效果,可能會讓吃手的頻率更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