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寶貝,對不起!有時候媽媽會大發脾氣,但媽媽真的很愛你!
有一天,企鵝媽媽好生氣,氣得對小企鵝大吼大叫。
小企鵝嚇得全身都散掉了!
牠的頭飛向外太空、身體飛到大海中、
翅膀掉進叢林裡、嘴巴降落在山頂……
這下該怎麼辦呢?
本書重點
★網路瘋傳,撼動媽咪界的傳奇繪本
★2010年國際安徒生大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之繪本代表作
★EQ教育專家 楊俐容 情緒教育教學選用繪本
得獎記錄
2001年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繪本大獎
部落客感動推薦
Jaguar 小姐/我の四千金Samantha/尼奧媽的新媽媽主義/
安佐的媽/親職作家 小熊媽/親職講師 澤爸/親職作家 羅怡君
名人深情推薦
藝人 陳孝萱/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
教育界誠心呼籲
水瓶面面/老ㄙㄨ老師/海狗房東 吳其鴻/教育部閱讀推手 黃愛真
(以姓氏筆畫排序)
推薦語
要修復孩子內心傷痛的最好方式,不是外在物質的給予,而是真誠的表達愛與歉意。
所以這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繪本,不是給孩子看的,也不單單只是給媽媽看的,而是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閱讀。——老ㄙㄨ老師
作者只用了簡單的幾行字搭配著可愛傳神的插圖,卻足以讓身為媽媽的我暗自深省,在下一個吼叫要發生前,可以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回想這個繪本,真的有必要讓孩子找不到他的頭和身體嗎?如果妳也跟我一樣曾經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錯,記得要像企鵝媽媽,好好地把孩子被嚇掉的部分找回來,細心地幫他縫補回去,並且抱著他說「對不起!」相信孩子一定會知道,媽媽永遠是愛他的!——藝人 陳孝萱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領你與孩子共讀,開啟對話;也引導你正視情緒問題;還讓你沉浸在與自己過去的傷痛中對話,療癒如今才意識到的傷口,並思索著如何不讓這樣的經驗複製到孩子的未來;更讓具備文青魂的你探究每一個畫面中的符號的代表意義。——部落客尼奧媽
書打開,和孩子一起療癒;書闔上,才是對話的開始;那些難以啟齒的、說不出口的真心話,就讓企鵝媽媽幫我們一把吧!——親職作家 羅怡君
國外媒體好評
沒有任何圖畫更能表達孩子被吼叫之後的撕裂感,尤塔‧鮑爾用簡單的水彩畫出一種漫畫感,幽默又準確……孩子的恐懼懷疑感到達最高點時,媽媽帶著撿回來的各個部分,降臨了。尤塔‧鮑爾也用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徵,代表孩子又找回心理的平衡……最後,媽媽和孩子都搭上一艘大船,表示世界又重新回歸於好。——南德日報
這本小書利用11個場景和16個簡單的素描,不僅傳達了孩子的懷疑和努力,也表現了媽媽的自我懷疑和努力,完全沒有心情的文字描述,但讀者知道她嚇壞了……在憤怒的吼叫之後,讀者看到她多麼努力要醫治傷口,她多麼勇敢承認自己的錯,並且請求孩子的原諒。一聲「對不起」成為母親和孩子的解救。《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是一本適合孩子、也適合大人的繪本。它鼓勵勇敢的面對問題,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讀者。——法蘭克福總論報
國外讀者迴響
一位以為孩子不宜的媽媽:本來我買這本書是為要在一項治療中使用的。沒想到我一歲半的兒子在書架上發現了,要我唸給他聽,結果就變成他最愛的一本書。每次我不禁對他大吼了,他就去拿這本書要我唸,我們就一起讀,常常就只是這樣一起讀而已,單純因為故事好美。我覺得他最喜歡的應該是結尾:「企鵝媽媽說,對不起!」我每次都覺得結尾好療癒,讀完我也都覺得好舒服。
另一位本來也以為孩子不宜的媽媽:這本書讓孩子覺得他不孤單,當被罵被吼了,他可以和父母一起來分享他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很難形容,但透過這本書,孩子看到媽媽感到很抱歉,她也努力去修復和孩子的關係.....也許有些地方會讓人會心一笑,例如,小企鵝的屁股掉到城市的車陣裡了……讓孩子看到小企鵝的無助感……而我自己覺得,這本書對我們母子都有幫助,這本書裡藏了超過我預期的內容…..。
小企鵝嚇得全身都散掉了!
牠的頭飛向外太空、身體飛到大海中、
翅膀掉進叢林裡、嘴巴降落在山頂……
這下該怎麼辦呢?
本書重點
★網路瘋傳,撼動媽咪界的傳奇繪本
★2010年國際安徒生大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之繪本代表作
★EQ教育專家 楊俐容 情緒教育教學選用繪本
得獎記錄
2001年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繪本大獎
部落客感動推薦
Jaguar 小姐/我の四千金Samantha/尼奧媽的新媽媽主義/
安佐的媽/親職作家 小熊媽/親職講師 澤爸/親職作家 羅怡君
名人深情推薦
藝人 陳孝萱/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
教育界誠心呼籲
水瓶面面/老ㄙㄨ老師/海狗房東 吳其鴻/教育部閱讀推手 黃愛真
(以姓氏筆畫排序)
推薦語
要修復孩子內心傷痛的最好方式,不是外在物質的給予,而是真誠的表達愛與歉意。
所以這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繪本,不是給孩子看的,也不單單只是給媽媽看的,而是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閱讀。——老ㄙㄨ老師
作者只用了簡單的幾行字搭配著可愛傳神的插圖,卻足以讓身為媽媽的我暗自深省,在下一個吼叫要發生前,可以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回想這個繪本,真的有必要讓孩子找不到他的頭和身體嗎?如果妳也跟我一樣曾經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錯,記得要像企鵝媽媽,好好地把孩子被嚇掉的部分找回來,細心地幫他縫補回去,並且抱著他說「對不起!」相信孩子一定會知道,媽媽永遠是愛他的!——藝人 陳孝萱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領你與孩子共讀,開啟對話;也引導你正視情緒問題;還讓你沉浸在與自己過去的傷痛中對話,療癒如今才意識到的傷口,並思索著如何不讓這樣的經驗複製到孩子的未來;更讓具備文青魂的你探究每一個畫面中的符號的代表意義。——部落客尼奧媽
書打開,和孩子一起療癒;書闔上,才是對話的開始;那些難以啟齒的、說不出口的真心話,就讓企鵝媽媽幫我們一把吧!——親職作家 羅怡君
國外媒體好評
沒有任何圖畫更能表達孩子被吼叫之後的撕裂感,尤塔‧鮑爾用簡單的水彩畫出一種漫畫感,幽默又準確……孩子的恐懼懷疑感到達最高點時,媽媽帶著撿回來的各個部分,降臨了。尤塔‧鮑爾也用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徵,代表孩子又找回心理的平衡……最後,媽媽和孩子都搭上一艘大船,表示世界又重新回歸於好。——南德日報
這本小書利用11個場景和16個簡單的素描,不僅傳達了孩子的懷疑和努力,也表現了媽媽的自我懷疑和努力,完全沒有心情的文字描述,但讀者知道她嚇壞了……在憤怒的吼叫之後,讀者看到她多麼努力要醫治傷口,她多麼勇敢承認自己的錯,並且請求孩子的原諒。一聲「對不起」成為母親和孩子的解救。《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是一本適合孩子、也適合大人的繪本。它鼓勵勇敢的面對問題,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讀者。——法蘭克福總論報
國外讀者迴響
一位以為孩子不宜的媽媽:本來我買這本書是為要在一項治療中使用的。沒想到我一歲半的兒子在書架上發現了,要我唸給他聽,結果就變成他最愛的一本書。每次我不禁對他大吼了,他就去拿這本書要我唸,我們就一起讀,常常就只是這樣一起讀而已,單純因為故事好美。我覺得他最喜歡的應該是結尾:「企鵝媽媽說,對不起!」我每次都覺得結尾好療癒,讀完我也都覺得好舒服。
另一位本來也以為孩子不宜的媽媽:這本書讓孩子覺得他不孤單,當被罵被吼了,他可以和父母一起來分享他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很難形容,但透過這本書,孩子看到媽媽感到很抱歉,她也努力去修復和孩子的關係.....也許有些地方會讓人會心一笑,例如,小企鵝的屁股掉到城市的車陣裡了……讓孩子看到小企鵝的無助感……而我自己覺得,這本書對我們母子都有幫助,這本書裡藏了超過我預期的內容…..。
作者介紹
作、繪者簡介
尤塔‧鮑爾 Jutta Bauer
1955年出生於德國漢堡,畢業於漢堡設計學院,現居於漢堡。2010 年獲頒國際安徒生大獎最佳童書插畫家終身成就獎。與德國著名童書作家柯絲騰‧ 波耶(Kirsten Boie)合作出版極受歡迎的《七月男孩尤里》(Juli)系列(貝茲吉堡出版社Beltz & Gelberg),也為多位著名童書作者繪製插畫。自寫自畫的《顏色女王大考驗》(Königin der Farben)被稱為「最美麗的德文書」。尤塔‧ 鮑爾全集更獲頒「德國青少年文學特別獎」。《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獲得「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繪本大獎」。
譯者簡介
賓靜蓀
喜歡學習外語,曾長住德國。陪伴女兒長大的過程中,深入閱讀各國童書,享受到身為媽媽的另一種幸福。看到德文好書,就忍不住想介紹給更多大小朋友。現任《親子天下》雜誌總主筆。
尤塔‧鮑爾 Jutta Bauer
1955年出生於德國漢堡,畢業於漢堡設計學院,現居於漢堡。2010 年獲頒國際安徒生大獎最佳童書插畫家終身成就獎。與德國著名童書作家柯絲騰‧ 波耶(Kirsten Boie)合作出版極受歡迎的《七月男孩尤里》(Juli)系列(貝茲吉堡出版社Beltz & Gelberg),也為多位著名童書作者繪製插畫。自寫自畫的《顏色女王大考驗》(Königin der Farben)被稱為「最美麗的德文書」。尤塔‧ 鮑爾全集更獲頒「德國青少年文學特別獎」。《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獲得「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繪本大獎」。
譯者簡介
賓靜蓀
喜歡學習外語,曾長住德國。陪伴女兒長大的過程中,深入閱讀各國童書,享受到身為媽媽的另一種幸福。看到德文好書,就忍不住想介紹給更多大小朋友。現任《親子天下》雜誌總主筆。
序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選書緣起
我曾經看過這本書,很多年前(德文版1998年出版),當時在聽專家導賞國外繪本時,對這本外型小巧,但故事情節猛烈的繪本印象深刻。書中不管是情緒爆衝大吼的企鵝媽媽,或是被驚嚇到身體四散分離的小企鵝,角色的造型簡單樸拙、表情幽默傳神,當時真覺得這是本非常有力道的作品。
不過,當時的我有點疑惑,如果出了中文版,讀者們會接受嗎?因為書中這位媽媽,形象很「真實」卻「不典型」,意思是,這麼一個脾氣猛然爆發的媽媽,生活中並不少見,但童書的大小讀者可以接受這麼「真實」形象的媽媽嗎?媽媽生氣大吼之後,小企鵝全身飛散的畫面,很貼切卻也很震撼,大人會介意嗎?孩子們看了會怎麼反應?當時我想,要出版這本書需要很多的勇氣!何止我這麼覺得,當年即使在德國已經很有名的作者尤塔.鮑爾,帶著作品到處詢問出版可能,都吃了不少閉門羹,顯然在那個時空氛圍中,親子的互動的童書不好太寫實。
今年,我們決定推出這本作品,這表示,現在的我比較勇敢了嗎?不是,不是我比較勇敢,而是「我們」比較勇敢。我和各位親愛的讀者們,我們比以前更願意面對親子關係中「真實」的一面,願意承認身為媽媽都會有情緒爆走的時刻,我們會不小心讓孩子們心理和情感上受傷,在大吼之後,會在他們身心靈造成看得到,或是看不到的裂縫傷痕。但是,我們比以前更有勇氣,願意面對這樣的衝突和爆走,願意縫補關係的裂痕,願意修復孩子受傷的情感,我們願意再次擁抱孩子,真誠對他們說「對不起!」
我相信這本美好的書會成為很多親子關係的祝福,藉著企鵝媽媽和小企鵝的經歷,讓親子之間多一些對話、表達,多一些修復和擁抱。
這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想法。
文/親子天下童書主編 張淑瓊
譯者的話
陪伴女兒大量閱讀(共讀)繪本的階段,我們住在德國。她的閱讀內容除了中、英、日文繪本,大部分是德文。
在這段期間,我習慣且喜歡德國人對孩子說故事的方式:使用簡單、卻不幼稚化的語言,不添加太多讓故事「熱鬧」的成份。即使製作故事CD,通常只由一位專業播音員「演」出故事中的各個角色,不添加太多背景音樂或特效,整個故事聽來安靜、卻深具該有的張力。
我也因此認識插畫家尤塔‧鮑爾(Jutta Bauer)和她精練而幽默的畫風,讀過她和幾位著名德文青少年文學作者合作的許多讀本。她幾本得獎的作品,也都是女兒最愛的珍藏。
當我拿到德文版《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時,很訝異的發現,網路上流傳的好幾個中文翻譯版本,竟如此「加油添醋」!
一再翻閱、品味原文,我更體會到Jutta企圖用簡潔的圖和文,傳遞出非常強烈的情緒和親子互動,是不需要用多餘文字去說明的。
因為孩子看得懂。
許多德國媽媽本來為警戒自己不要情緒暴走買了這本書,最後卻成為家中幼兒的最愛,每天要求共讀好幾遍。甚至,在媽媽「大吼」後,孩子會自動去書架上拿來這本書,在簡單的故事中,親子關係再次得到和解、愛又重新凝結……。
有幸在德國漢堡專訪到Jutta本人,釐清了好多疑惑。原來,這本書之所以動人,因為那是Jutta和兒子真實的互動;原來,爸媽不須完美,可以有情緒,重要的是放下身段,向孩子道歉;原來,自我察覺和誠實以對,才是一輩子的身教,沒有任何文化隔閡。
文/《親子天下》雜誌總主筆 賓靜蓀
推薦序
自我修煉,創造高EQ的家庭文化
學前幼兒對於父母,尤其是媽媽,有非常濃烈的依戀,他們需要父母的溫暖擁抱、親密接觸,也渴望和爸爸媽媽有愉快的情感交流。這種特別的情感關係被稱為「依附關係」,是幼兒情緒與人際健全發展重要基石,也是學前幼兒能夠放心探索外在世界的主要動力。
當父母能夠適時覺察、回應孩子的生理與情感需求,並提供孩子穩定一致的照顧,不太受外界或自己的情緒干擾時,最能培養出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孩子,也為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和情緒管理,立下堅實的地基。相對的,如果父母時而溫柔撫觸,時而煩躁粗魯,孩子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並對父母產生又愛又惡的矛盾情感。這樣的孩子經常焦慮不安,因為無法信任而對周遭的人事物充滿敵意和憤怒。
然而,為人父母雖然是美好的生命體驗,卻從來不是輕鬆的角色任務。再有耐性的父母,也有火冒三丈、情緒爆衝的時候,就像《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裡的企鵝媽媽,不只生氣……,甚至氣到對孩子大吼大叫。
還好,生命自有它堅韌的一面,孩子從來不要求父母完美;只要不用言語羞辱、不動肢體暴力,在發怒後記得真誠道歉、擁抱孩子,讓孩子知道你的愛仍在,這些傷痕多少可以獲得撫平。如同本書最後幾頁,媽媽努力將小企鵝被嚇得飛散四處的肢體縫補回來、小企鵝眼眸重新綻放光芒,以及小企鵝和媽媽的四眼對望;在夕陽餘暉的襯托下,散發出一些幸福的溫暖。
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即使努力修復彌補,也無法抹去記憶中害怕驚嚇的痕跡。我衷心企盼,《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的誇飾文字如:「我的頭飛向外太空……身體飛到大海中……翅膀掉進叢林裡……嘴巴降落在山頂……」,以及「我想要找回身體,但是,眼睛在外太空……我想要喊救命,但是,嘴巴在山頂上……」,能夠讓更多大人看到孩子面對父母情緒失控時,魂飛魄散、求助無門的情緒。祈願天下父母,以滿滿的親子之愛做為自我修煉的起點,帶著孩子一起創造高EQ的家庭文化。
文/情緒教育專家 楊俐容
推薦序
愛,是修補關係最強大的力量
看完《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心裡有著說不出的心疼。
我來自雲林的小農村,來自一個不會說「愛」的家庭。
在這個家裡,我們不曾談論過「愛」這個話題;彼此之間,也鮮少用口語表達過內心真正的情感。平時每個人講話急促、音量大聲像吵架,總是容易失去耐性,常不客氣的直接指責彼此,常被孩子的行為問題惹得大吼大叫......。
但是隨著年歲漸長,我能深刻感受這個家庭的成員,其實是用行動默默的關心著彼此。那些刻意準備的物品,那些搶著付錢的畫面,那些指責對方話語的背後,常是一種想為對方好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的矛盾情結。
每回從台中回到雲林老家,我能更清楚看到這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應對方式。尤其是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我的老媽、我的大嫂,她們背負著工作忙碌、家務繁忙、公婆相處、夫妻關係、孩子行為不佳......許多的高度壓力源。只要孩子吵鬧不休,就會瞬間理智線斷裂,上演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形象。但下一分鐘,她們為此深感抱歉,內心矛盾又自責。
這種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也在我們四周隨處可見,包括我的家長們、我的朋友、我的同事,還有更多在餐廳裡、在公共場合裡擦身而過的陌生媽媽們。她們和孩子落入了某種不自覺的循環,也在孩子的心裡烙印了某種的傷痛。
當了很多年老師後,我自己在個性上有很大的修正,早期的我也會不自覺出現這種企鵝爸爸形象。我清楚看到這種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慣性,我也想要停下這樣世代複製的影響。
累積很多和孩子溝通的經驗後,我明白要導正孩子行為的關鍵,絕非大吼大叫、或是厲聲斥責;而是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句充滿信任的沉穩語調,就能直達孩子的心裡。
當了爸爸之後,看著孩子晶亮的眼神,我更不想用怒吼的方式,粉碎了孩子幼小心靈裡對我的信任。
我也體會到,要修復孩子內心傷痛的最好方式,不是外在物質的給予,而是真誠的表達愛與歉意。
所以這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繪本,不是給孩子看的,也不單單只是給媽媽看的,而是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閱讀。
我們可以輕聲問著孩子:「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嗎?當爸爸媽媽生氣時,你的感受如何?你也像企鵝寶寶一樣有著破碎的感覺嗎?爸爸媽媽要跟你說聲『對不起』,爸爸媽媽好愛你!」
也許在情緒無法克制的當下,爸爸媽媽忍不住大吼大叫,卻在一聲溫柔的「對不起」中,重新串連起親子之間的關係。
愛,其實是修補彼此關係的最強大力量。
然後,當爸媽的我們也要一起約定:下一次我們要用更有智慧、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來與他們相處。先安頓好大人內在的情緒,才有辦法開啟和孩子的溝通管道。
也請向著想擺脫大吼大叫企鵝媽媽形象的自己,打氣的說:加油,我們會一次比一次更好!
文/老ㄙㄨ老師
推薦序
從疏離到連結--圖畫書《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的母子關係
這是一本母親與孩子因為「母親吼叫」事件,而產生各自內在歷程變化的故事。故事內容敘述,媽媽因為生氣而對小企鵝大吼大叫,導致小企鵝頭、身體、翅膀、腳分離,分散在不同地方,最後由媽媽找回來並縫補修復的故事。
以下將分別針對書中母親、孩子的內在變化,與圖畫書的圖像表現扣合,提出筆者的觀察。
模範或不再模範的母親
在台灣(或德國,本書為德國翻譯繪本)多由女性擔任育兒工作,因而母親往往被召喚進入溫和美好的形象框架,而必須壓抑自己的情緒與育兒中的挫折,做一個以孩子為中心的「模範」母親,否則可能伴隨著內在的逞罰,如內疚。以《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為例,媽媽因為生氣而表達自己憤怒與挫折的情緒,孩子身體因此四分五裂,媽媽張著眼睛看著,說不出話來。閱讀至此,我想多數的媽媽可能會感覺到歉疚,原來情緒不加以壓抑的結果,對孩子的傷害這麼大。於是書中媽媽開始把孩子的各個部分找回來,縫補修復,然後跟孩子道歉。書中媽媽的補償行為與唯一的言語「對不起」,揭露了作為「母職」的女性,內在存放著自我與孩子兩種主體間,誰先?誰後?誰輕?誰重?的兩難。
然而以孩子為重心的母親,往往對孩子有較大的掌握與支配,而成為無所不能的母親,既是孩子最有利的保護,也是孩子成長中的限制與陰影。如同本書故事,母親才有能力找回並修復孩子成為完整的孩子;又如內頁第十二跨頁,當孩子的腳走到薩哈拉沙漠時,母親到來的巨大影子,為孩子遮住沙漠上炎熱太陽的同時,孩子也因此壟罩在母親的影子下,在此母親既保護孩子,也暗示了在孩子之上,母親作為較高權力者帶來的陰影。
依附與連結的孩子
當孩子的身體四分五裂的飄散出去時,可以看到孩子的腳因為嚇到而繼續不斷地跑/走著,既要逃離媽媽情緒產生的內在恐懼,逃開後身體又自動化的尋找媽媽,對母親害怕與依附的情感,在內心掙扎著:小企鵝想要找回身體,眼睛在太空,想要喊救命,嘴巴在山上……內在情感與身體無法整合。這裡我們同樣可以從圖像發現,孩子黑白色的頭飛在藍白色的太空中、白黑色的身體掉在藍海上、黑色翅膀掉在綠色叢林裡、黃色嘴巴掉在綠色山頂上、黑色屁股掉在一片紅色的城市馬路上,這些孩子身體的元素與周圍環境完全格格不入,這種「放錯位置」的疏離如同孩子與媽媽之間關係的轉變,顯現孩子分裂身體所隱喻的內在心理的錯置與不安,而不安中仍繼續尋找媽媽,渴望與媽媽連結的兩歧情感。
圖畫書《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雖然以現實生活常見的母子情緒互動作為故事開端,圖像中出現的整片紅色的城市、飛向太陽的船等等,非寫實的圖像卻也揭示了圖畫書中的幻想性,掀開了許多母子關係表象下的內在想像。進入一本層次豐富的圖畫書,同時也悄悄的閱讀了我們內在與母親那最深層的關係,或許,在這一點上,我們既是兒時的小企鵝,又是長大育兒時的企鵝母親,圖畫書悄悄的縫合了我們從兒時到成人間的內在心理位置。
文/高雄市路竹區國中一甲國中科任 黃愛真
我曾經看過這本書,很多年前(德文版1998年出版),當時在聽專家導賞國外繪本時,對這本外型小巧,但故事情節猛烈的繪本印象深刻。書中不管是情緒爆衝大吼的企鵝媽媽,或是被驚嚇到身體四散分離的小企鵝,角色的造型簡單樸拙、表情幽默傳神,當時真覺得這是本非常有力道的作品。
不過,當時的我有點疑惑,如果出了中文版,讀者們會接受嗎?因為書中這位媽媽,形象很「真實」卻「不典型」,意思是,這麼一個脾氣猛然爆發的媽媽,生活中並不少見,但童書的大小讀者可以接受這麼「真實」形象的媽媽嗎?媽媽生氣大吼之後,小企鵝全身飛散的畫面,很貼切卻也很震撼,大人會介意嗎?孩子們看了會怎麼反應?當時我想,要出版這本書需要很多的勇氣!何止我這麼覺得,當年即使在德國已經很有名的作者尤塔.鮑爾,帶著作品到處詢問出版可能,都吃了不少閉門羹,顯然在那個時空氛圍中,親子的互動的童書不好太寫實。
今年,我們決定推出這本作品,這表示,現在的我比較勇敢了嗎?不是,不是我比較勇敢,而是「我們」比較勇敢。我和各位親愛的讀者們,我們比以前更願意面對親子關係中「真實」的一面,願意承認身為媽媽都會有情緒爆走的時刻,我們會不小心讓孩子們心理和情感上受傷,在大吼之後,會在他們身心靈造成看得到,或是看不到的裂縫傷痕。但是,我們比以前更有勇氣,願意面對這樣的衝突和爆走,願意縫補關係的裂痕,願意修復孩子受傷的情感,我們願意再次擁抱孩子,真誠對他們說「對不起!」
我相信這本美好的書會成為很多親子關係的祝福,藉著企鵝媽媽和小企鵝的經歷,讓親子之間多一些對話、表達,多一些修復和擁抱。
這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想法。
文/親子天下童書主編 張淑瓊
譯者的話
陪伴女兒大量閱讀(共讀)繪本的階段,我們住在德國。她的閱讀內容除了中、英、日文繪本,大部分是德文。
在這段期間,我習慣且喜歡德國人對孩子說故事的方式:使用簡單、卻不幼稚化的語言,不添加太多讓故事「熱鬧」的成份。即使製作故事CD,通常只由一位專業播音員「演」出故事中的各個角色,不添加太多背景音樂或特效,整個故事聽來安靜、卻深具該有的張力。
我也因此認識插畫家尤塔‧鮑爾(Jutta Bauer)和她精練而幽默的畫風,讀過她和幾位著名德文青少年文學作者合作的許多讀本。她幾本得獎的作品,也都是女兒最愛的珍藏。
當我拿到德文版《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時,很訝異的發現,網路上流傳的好幾個中文翻譯版本,竟如此「加油添醋」!
一再翻閱、品味原文,我更體會到Jutta企圖用簡潔的圖和文,傳遞出非常強烈的情緒和親子互動,是不需要用多餘文字去說明的。
因為孩子看得懂。
許多德國媽媽本來為警戒自己不要情緒暴走買了這本書,最後卻成為家中幼兒的最愛,每天要求共讀好幾遍。甚至,在媽媽「大吼」後,孩子會自動去書架上拿來這本書,在簡單的故事中,親子關係再次得到和解、愛又重新凝結……。
有幸在德國漢堡專訪到Jutta本人,釐清了好多疑惑。原來,這本書之所以動人,因為那是Jutta和兒子真實的互動;原來,爸媽不須完美,可以有情緒,重要的是放下身段,向孩子道歉;原來,自我察覺和誠實以對,才是一輩子的身教,沒有任何文化隔閡。
文/《親子天下》雜誌總主筆 賓靜蓀
推薦序
自我修煉,創造高EQ的家庭文化
學前幼兒對於父母,尤其是媽媽,有非常濃烈的依戀,他們需要父母的溫暖擁抱、親密接觸,也渴望和爸爸媽媽有愉快的情感交流。這種特別的情感關係被稱為「依附關係」,是幼兒情緒與人際健全發展重要基石,也是學前幼兒能夠放心探索外在世界的主要動力。
當父母能夠適時覺察、回應孩子的生理與情感需求,並提供孩子穩定一致的照顧,不太受外界或自己的情緒干擾時,最能培養出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孩子,也為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和情緒管理,立下堅實的地基。相對的,如果父母時而溫柔撫觸,時而煩躁粗魯,孩子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並對父母產生又愛又惡的矛盾情感。這樣的孩子經常焦慮不安,因為無法信任而對周遭的人事物充滿敵意和憤怒。
然而,為人父母雖然是美好的生命體驗,卻從來不是輕鬆的角色任務。再有耐性的父母,也有火冒三丈、情緒爆衝的時候,就像《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裡的企鵝媽媽,不只生氣……,甚至氣到對孩子大吼大叫。
還好,生命自有它堅韌的一面,孩子從來不要求父母完美;只要不用言語羞辱、不動肢體暴力,在發怒後記得真誠道歉、擁抱孩子,讓孩子知道你的愛仍在,這些傷痕多少可以獲得撫平。如同本書最後幾頁,媽媽努力將小企鵝被嚇得飛散四處的肢體縫補回來、小企鵝眼眸重新綻放光芒,以及小企鵝和媽媽的四眼對望;在夕陽餘暉的襯托下,散發出一些幸福的溫暖。
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即使努力修復彌補,也無法抹去記憶中害怕驚嚇的痕跡。我衷心企盼,《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的誇飾文字如:「我的頭飛向外太空……身體飛到大海中……翅膀掉進叢林裡……嘴巴降落在山頂……」,以及「我想要找回身體,但是,眼睛在外太空……我想要喊救命,但是,嘴巴在山頂上……」,能夠讓更多大人看到孩子面對父母情緒失控時,魂飛魄散、求助無門的情緒。祈願天下父母,以滿滿的親子之愛做為自我修煉的起點,帶著孩子一起創造高EQ的家庭文化。
文/情緒教育專家 楊俐容
推薦序
愛,是修補關係最強大的力量
看完《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心裡有著說不出的心疼。
我來自雲林的小農村,來自一個不會說「愛」的家庭。
在這個家裡,我們不曾談論過「愛」這個話題;彼此之間,也鮮少用口語表達過內心真正的情感。平時每個人講話急促、音量大聲像吵架,總是容易失去耐性,常不客氣的直接指責彼此,常被孩子的行為問題惹得大吼大叫......。
但是隨著年歲漸長,我能深刻感受這個家庭的成員,其實是用行動默默的關心著彼此。那些刻意準備的物品,那些搶著付錢的畫面,那些指責對方話語的背後,常是一種想為對方好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的矛盾情結。
每回從台中回到雲林老家,我能更清楚看到這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應對方式。尤其是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我的老媽、我的大嫂,她們背負著工作忙碌、家務繁忙、公婆相處、夫妻關係、孩子行為不佳......許多的高度壓力源。只要孩子吵鬧不休,就會瞬間理智線斷裂,上演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形象。但下一分鐘,她們為此深感抱歉,內心矛盾又自責。
這種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也在我們四周隨處可見,包括我的家長們、我的朋友、我的同事,還有更多在餐廳裡、在公共場合裡擦身而過的陌生媽媽們。她們和孩子落入了某種不自覺的循環,也在孩子的心裡烙印了某種的傷痛。
當了很多年老師後,我自己在個性上有很大的修正,早期的我也會不自覺出現這種企鵝爸爸形象。我清楚看到這種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慣性,我也想要停下這樣世代複製的影響。
累積很多和孩子溝通的經驗後,我明白要導正孩子行為的關鍵,絕非大吼大叫、或是厲聲斥責;而是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句充滿信任的沉穩語調,就能直達孩子的心裡。
當了爸爸之後,看著孩子晶亮的眼神,我更不想用怒吼的方式,粉碎了孩子幼小心靈裡對我的信任。
我也體會到,要修復孩子內心傷痛的最好方式,不是外在物質的給予,而是真誠的表達愛與歉意。
所以這本《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繪本,不是給孩子看的,也不單單只是給媽媽看的,而是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閱讀。
我們可以輕聲問著孩子:「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嗎?當爸爸媽媽生氣時,你的感受如何?你也像企鵝寶寶一樣有著破碎的感覺嗎?爸爸媽媽要跟你說聲『對不起』,爸爸媽媽好愛你!」
也許在情緒無法克制的當下,爸爸媽媽忍不住大吼大叫,卻在一聲溫柔的「對不起」中,重新串連起親子之間的關係。
愛,其實是修補彼此關係的最強大力量。
然後,當爸媽的我們也要一起約定:下一次我們要用更有智慧、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來與他們相處。先安頓好大人內在的情緒,才有辦法開啟和孩子的溝通管道。
也請向著想擺脫大吼大叫企鵝媽媽形象的自己,打氣的說:加油,我們會一次比一次更好!
文/老ㄙㄨ老師
推薦序
從疏離到連結--圖畫書《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的母子關係
這是一本母親與孩子因為「母親吼叫」事件,而產生各自內在歷程變化的故事。故事內容敘述,媽媽因為生氣而對小企鵝大吼大叫,導致小企鵝頭、身體、翅膀、腳分離,分散在不同地方,最後由媽媽找回來並縫補修復的故事。
以下將分別針對書中母親、孩子的內在變化,與圖畫書的圖像表現扣合,提出筆者的觀察。
模範或不再模範的母親
在台灣(或德國,本書為德國翻譯繪本)多由女性擔任育兒工作,因而母親往往被召喚進入溫和美好的形象框架,而必須壓抑自己的情緒與育兒中的挫折,做一個以孩子為中心的「模範」母親,否則可能伴隨著內在的逞罰,如內疚。以《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為例,媽媽因為生氣而表達自己憤怒與挫折的情緒,孩子身體因此四分五裂,媽媽張著眼睛看著,說不出話來。閱讀至此,我想多數的媽媽可能會感覺到歉疚,原來情緒不加以壓抑的結果,對孩子的傷害這麼大。於是書中媽媽開始把孩子的各個部分找回來,縫補修復,然後跟孩子道歉。書中媽媽的補償行為與唯一的言語「對不起」,揭露了作為「母職」的女性,內在存放著自我與孩子兩種主體間,誰先?誰後?誰輕?誰重?的兩難。
然而以孩子為重心的母親,往往對孩子有較大的掌握與支配,而成為無所不能的母親,既是孩子最有利的保護,也是孩子成長中的限制與陰影。如同本書故事,母親才有能力找回並修復孩子成為完整的孩子;又如內頁第十二跨頁,當孩子的腳走到薩哈拉沙漠時,母親到來的巨大影子,為孩子遮住沙漠上炎熱太陽的同時,孩子也因此壟罩在母親的影子下,在此母親既保護孩子,也暗示了在孩子之上,母親作為較高權力者帶來的陰影。
依附與連結的孩子
當孩子的身體四分五裂的飄散出去時,可以看到孩子的腳因為嚇到而繼續不斷地跑/走著,既要逃離媽媽情緒產生的內在恐懼,逃開後身體又自動化的尋找媽媽,對母親害怕與依附的情感,在內心掙扎著:小企鵝想要找回身體,眼睛在太空,想要喊救命,嘴巴在山上……內在情感與身體無法整合。這裡我們同樣可以從圖像發現,孩子黑白色的頭飛在藍白色的太空中、白黑色的身體掉在藍海上、黑色翅膀掉在綠色叢林裡、黃色嘴巴掉在綠色山頂上、黑色屁股掉在一片紅色的城市馬路上,這些孩子身體的元素與周圍環境完全格格不入,這種「放錯位置」的疏離如同孩子與媽媽之間關係的轉變,顯現孩子分裂身體所隱喻的內在心理的錯置與不安,而不安中仍繼續尋找媽媽,渴望與媽媽連結的兩歧情感。
圖畫書《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雖然以現實生活常見的母子情緒互動作為故事開端,圖像中出現的整片紅色的城市、飛向太陽的船等等,非寫實的圖像卻也揭示了圖畫書中的幻想性,掀開了許多母子關係表象下的內在想像。進入一本層次豐富的圖畫書,同時也悄悄的閱讀了我們內在與母親那最深層的關係,或許,在這一點上,我們既是兒時的小企鵝,又是長大育兒時的企鵝母親,圖畫書悄悄的縫合了我們從兒時到成人間的內在心理位置。
文/高雄市路竹區國中一甲國中科任 黃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