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的阿公是道士,但他不只是道士,還有一雙巧手。
阿公的工作室裡滿滿的都是工具和竹子、糨糊和糊紙,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偷偷拿了阿公做的轎子去玩,結果被罵得好慘,據說那頂轎子是給「死人」的。唉!那又怎樣?我才不怕死人也不怕鬼,我只怕阿公做好房子的那一天。他說,那間房子是他要留給自己的。我很擔心,阿公都這麼老了,到底還想搬去哪裡住呢?
本書特色
1、獲得2016波隆那插畫展入選!
2、以傳統民俗「紙紮」為主題。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南北習俗大不同,像故事中出現的魂轎,北部使用的範圍有限,而像是城市空間的限制以及環保意識的抬頭,也讓這項傳統技藝漸漸侷限在特定的節日中才能看到。
3、透過故事讓孩子認識:紙紮並不只用於祭拜祖先,在道教信仰中,不管是靈厝、天公座、水燈等,都屬於紙紮工藝的一部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廖炳焜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得過連續六屆的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自認只是一個「愛說故事的人」,想盡辦法把一則一則的故事,變成了一本一本的書。除了這一本《火燒厝》,還出版過《聖劍阿飛與我》、《大野狼與小飛俠》、《神奇理髮師》、《我們一班都是鬼》、《神犬奇兵》、《帥啊!波麗士》、《億載金城之暗夜迷蹤》、《老鷹與我》、《板凳奇兵》等書。著作曾獲得年度好書獎,教育部人權教育著作獎以及入圍第三十四屆金鼎獎。
從教職退休後,目前除了繼續創作,還到處講故事給大、小朋友聽,並和老師、家長們分享親子共讀的經驗,以及閱讀寫作的技巧。
繪者簡介
王書曼
喜歡聽故事、讀故事,有時也住在故事裡。有時間就到處走走,蒐集陽光、古老房舍、老得不能再老的樹、黑夜覆蓋的小山坡……將它們放在腦中保溫,孵化成美麗又奇幻的夢。
序
作者簡介
廖炳焜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得過連續六屆的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自認只是一個「愛說故事的人」,想盡辦法把一則一則的故事,變成了一本一本的書。除了這一本《火燒厝》,還出版過《聖劍阿飛與我》、《大野狼與小飛俠》、《神奇理髮師》、《我們一班都是鬼》、《神犬奇兵》、《帥啊!波麗士》、《億載金城之暗夜迷蹤》、《老鷹與我》、《板凳奇兵》等書。著作曾獲得年度好書獎,教育部人權教育著作獎以及入圍第三十四屆金鼎獎。
從教職退休後,目前除了繼續創作,還到處講故事給大、小朋友聽,並和老師、家長們分享親子共讀的經驗,以及閱讀寫作的技巧。
繪者簡介
王書曼
喜歡聽故事、讀故事,有時也住在故事裡。有時間就到處走走,蒐集陽光、古老房舍、老得不能再老的樹、黑夜覆蓋的小山坡……將它們放在腦中保溫,孵化成美麗又奇幻的夢。
序
小時候,村莊裡有兩位道士,彼此都認為自己糊的紙厝勝過對方,不知是誰先嗆聲下戰帖,終於,爆發一場「糊紙厝大競賽」。
雙方約定好完成一棟紙厝的期限,將它們公開展示,最後由村民公評出勝負。消息一出,整個村子沸騰了。「紙厝大競賽」成了每天村民談論的話題。雙方的親友團想盡辦法打探敵營的進度,各自的「啦啦隊」,也會在市井街坊製造「民意」,例如「我還是覺得某某的比較氣派」或是「看起來某某的技術還是高超一點」諸如此類耳語,試圖影響「選情」。
終於,戰雲密布的日子結束,雙方將糊好的紙厝搬到青果集散場放置。紙厝一登場,不僅金碧輝煌,雕欄畫鳳,加上各種家具,例如電視、電腦、冰箱、洗衣機、冷氣機、衣櫃、瓦斯爐,凡是你可以想得到的,他們都做出來了。那兩棟紙厝讓村人開了眼界,連鄰村的人也遠道來觀賞。
因為它們體積實在太大了,大到幾乎把整個青果集散場塞滿,有的老人家開玩笑說:「我兒子燒這房子給我打掃,不把我再累死一次?」但還是有不少人羨慕說:「死後還有這麼豪華的房子住,太幸福了。」
至於比賽結果如何呢?因為也沒聘請專業評審,村人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最後這場世紀大賽,就在各自宣稱獲勝下收場。
其實,紙紮的不只應用在喪禮的「紙厝」,還應用在男子結婚前拜天公的「天公座」以及普渡放「水燈」。紙厝營造死後舒適生活的幻想,表達對過世親人的關懷,代表慎終追遠﹔拜天公座則感謝萬物對生命的生養與成長,有謝天的意義﹔放水燈則是為水上孤魂照路,招引至陸地共享美食,以免餓鬼漂流危害人間,是博愛的發揚。
紙紮蘊藏多層深厚的文化意義,只可惜年輕一輩對這門手藝的興趣不大,這項手工藝也面臨了失傳的危機。
這本書,除了滿足我的童年回憶,也算是對這即將失傳的技藝,一種緬懷與寄望吧!
繪者的話
小時候對於紙紮的印象,是在中元普渡中會看到紙紮的神像,再來就是喪事中的金童玉女;紙紮房子倒是沒親眼看過。
因為要完成這個繪本,我第一次踏入紙紮店,店裡頭有許多連續圖樣和顏色鮮豔的紙材、剖完的竹篾、用竹篾做成的馬的骨架、用紙翻模出的大士爺面具、小型的轎子、車子……還有正在搭建的紙紮房子。工作室裡看起來很熱鬧,這場景讓我想起小時候做燈籠也是先用竹篾搭出骨架,再來貼上裝飾的紙張。紙紮店的倉庫裡擺放著金山、銀山、金童玉女、土地公與山神、水燈、幾棟搭好的紙房子……已完成的紙紮看起來帶點莊嚴和神秘的氣氛。這些都是紙紮師傅花了好多時間完成的精美手藝,只有呈現短短的幾天,便要用火燒掉。
小朋友下次有機會看到紙紮可以仔細的欣賞一下,每個紙紮師傅都有不同巧思和手藝呢!
導讀
細說紙紮 謝宗榮(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紙紮工藝主要是以竹子所削成的竹蔑紮成骨架,然後在外觀用糨糊黏貼各種紙張而成,因此,紙紮工藝又稱為糊紙工藝,從事糊紙工藝的匠師則被稱呼為「糊紙師傅」或是「糊紙仔」。
紙張的製作與使用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在古代社會中也被當做是聖賢所創造的神聖物品。紙張在普及之後除了用來書寫文件、印刷書籍之外,也成為常見的工藝材料,並發展出類型豐富的紙藝。在類型眾多的傳統紙藝中,除了版印、剪紙、摺紙之外,就屬紙紮工藝在造型與技藝運用方面最為豐富而多樣化。
紙紮工藝的製作大部分都和信仰習俗有關,像是喪禮中做為往生先人乘坐的魂轎,讓先人在另一個世界中居住的靈厝,或是拜天公時象徵天公降臨賜福的天公座,以及中元普渡時放水燈幫水路好兄弟指路的水燈頭等。由於這些紙紮工藝都是屬於儀式用品,所以為了配合儀式的需要,一方面要使用最簡單的材料而且能在最短的時間完成,另一方面,一旦儀式結束之後就要加以火化,很少被保存下來,所以對一般民眾來說,總是存有一種濃厚的神祕感。
紙紮工藝在傳統習俗中主要的功能是儀式象徵物,所以要用焚燒的方式來加以轉化,就好像平常拜拜燒紙錢一樣,透過火焰焚燒,使得煙氣裊裊上升,就好像把我們的心意傳達給神明,或是居住在另一個世界的祖先、好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