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Detail
幫助數百萬小朋友的魔法奶奶
腳踏高跟鞋,帶著餅乾香氣來了!
不想睡、吃飯很慢、愛頂嘴……你需要皮克威克奶奶的魔法藥方嗎?!
美國兒童文學經典‧台灣首次出版
★名列《時代雜誌》「十個令人想念的童書系列」
★入選美國亞馬遜網站「一生必讀的百本童書」
★多次改編成電視系列影集、兒童音樂劇、舞台劇
★專家導讀:
黃淑貞/小兔子書坊店主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劉清彥/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不整理玩具、要洗澡就尖叫、討厭別人碰他的東西、總是吵個不停……
在這些時刻,還好有她──爸媽的救星、小孩的最愛,
任何疑難雜症,找皮克威克奶奶就對了!
矮矮胖胖、背上有塊肉瘤的皮克威克奶奶住在「顛倒屋」,小孩都好羨慕她背上那塊肉瘤,因為聽說那裡不但藏有魔法,還是個插上翅膀的好地方!
所以,每當爸爸媽媽煩惱時,只要打電話給皮克威克奶奶,她就會提供妙方,因為她最了解小孩,而且擁有意想不到的魔法!
小朋友總是到皮克威克奶奶家做太妃糖、下棋、烤餅乾、喝奶茶,還可以到後院挖洞尋寶!
皮克威克奶奶聞起來像餅乾一樣溫暖又香甜,能夠安撫每個悲傷難過的小孩,她喜歡每一個小孩,也知道怎麼解決孩子們大大小小的毛病,她是大人小孩的好朋友!
國際媒體、國內專家盛讚:不為孩子貼壞標籤的皮克威克奶奶
很難不愛上這個有著好笑名字、住在顛倒屋裡面的皮克威克奶奶。真希望她繼續在我們身邊,甚至也為大人們提供一些魔法藥方。──《時代雜誌》書評
書中提到的問題都是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對於這位皮克威克奶奶除了好奇之外,孩子更渴望成為她的朋友,可到她的顛倒屋喝茶吃餅,大玩特玩。──黃淑貞/小兔子書坊店主
皮克威克奶奶從不為孩子貼上「壞標籤」,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閱讀時,能感到輕鬆自在,彷彿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皮克威克奶奶一方面提醒大人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和思考小孩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藉由故事中小孩的遭遇,讓小讀者去看見並經歷那些毛病所帶來的惡果,進而審視自己的不當行為與意念。她創作的故事幽默、風趣、滑稽又充滿想像,讓小孩在充滿樂趣的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將她所要傳達的道理和訊息吸收內化。──劉清彥/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小麥田世界經典書房==
2019年小麥田全新書系
當孩子閱讀‧世界開始改變
不斷向世界發問、不怕跨越疆界,到世界的盡頭冒險──
當代重要兒童文學名家,為成長中的孩子送上的心靈指南
世界經典書房‧書系五大特色
1獲國際級獎項肯定的世界級當代名家
2專為中年級以上孩子挑選,適合9~14歲讀者
3出版多年仍深受世界孩童喜愛,放在任一時代都能引起共鳴的經典作品
4精心翻譯完整版作品,不濃縮改寫,傳遞兒童文學的最高樂趣
5專家深度導讀
貝蒂‧麥唐納Betty MacDonald
貝蒂‧麥唐納
Betty MacDonald(1907-1958)
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波德市,成長過程中曾經住過美國西部許多地方。從小喜歡唱歌、跳芭蕾舞、彈鋼琴,她多才多藝,擅長法語、表演、烹飪、打獵和油漆屋頂。曾就讀西雅圖的羅斯福高中和華盛頓大學。
麥唐納從事過許多工作,包括採礦工程師的祕書、兔子的成長紀錄員、皮衣設計師、廣告業務員。她也曾經在政府部門工作,教授藝術和寫作。她結過兩次婚,第一次嫁給一位名叫羅柏‧海斯凱特的養雞場農夫,她著名的作品《雞蛋與我》(The Egg and I),便是根據她們在養雞場的經驗所寫成的。後來,她又嫁給了唐諾‧麥唐納。
皮克威克奶奶的故事原本是麥唐納說給女兒、姪子、姪女的床邊故事,後來連女兒的小孩也成為忠實聽眾。自一九四七年第一本《皮克威克奶奶》發表以來,踩著高跟鞋、和藹的鄰家老奶奶的故事角色已深植數百萬小孩心中。有趣的是,皮克威克奶奶在故事中幫助了超過一百五十位小朋友,其中很多小朋友是根據麥唐納身邊的小孩來命名。
譯者簡介
劉清彥
在教會和小朋友說了三十多年故事,也很努力對付過他們各式各樣惱人的毛病和問題,但比起皮克威克奶奶的睿智,還真是得甘拜下風。為小朋友翻譯了數百本書,也創作了數十本,得過好書大家讀和開卷年度好書獎、豐子愷圖畫書獎和金鐘獎。
繪者簡介
達姆
專職插畫家,法國國立南錫美術學院畢業。參與2016 Visual Taipei國際設計大展,2017 Graphic Design Festival Paris,2018金曲獎。作品主要散見於書籍雜誌與書封。和11隻貓與1隻狗共同生活。
專家導讀 不為孩子貼上「壞標籤」/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譯者序 大人小孩都愛的皮克威克奶奶/劉清彥 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第1章 關於皮克威克奶奶
第2章 不收玩具療方
第3章 愛回嘴療方
第4章 自私療方
第5章 胡蘿蔔療方
第6章 絕不睡覺療方
第7章 吃飯慢吞吞又太小口療方
第8章 愛吵架療方
專家導讀一
不為孩子貼上「壞標籤」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經歷過各種成長問題,而每個孩子都在長大的過程中面臨重重的挑戰。《皮克威克奶奶》以逗趣歡笑的故事吸引了大小讀者,引起共鳴與回憶,也在幽默俏皮中引發對尊重或放任、自治或他治等教養方式的探討。這本書是系列中的第一本,其中涵蓋了作者貝蒂.麥唐納為她的子女、孫子女或其他兒孫輩所編的睡前故事,每一則故事都各自獨立。由於故事內容普及全球大人與孩子的共同經驗,經得起世代的考驗,自從一九四七年出版以來廣受歡迎,陸續製作成電視劇、卡通及兒童劇。
故事的開始,將重心放在主角皮克威克奶奶的介紹上,她的來歷不簡單,曾是海盜的太太,且慷慨的歡迎孩子們在她的院子裡挖寶藏。身上散發出安撫人心的香甜餅乾味,背上還有號稱具變身魔法的肉瘤。更棒的是,她有一座顛倒屋,全鎮的孩子們都喜歡來作客。雖然這些特質已經夠吸引人了,但皮克威克奶奶最可貴的是──她真心的喜愛、了解每一個孩子,也願意幫助及支持父母解決教養的疑難雜症。
例如:當瑪莉以傲慢無禮的態度回嘴時,她為瑪莉的媽媽說明「愛回嘴療方」,並提供一隻鸚鵡,讓瑪莉感受當鸚鵡模仿自己的行為時,有多麼不悅及難堪。這種負面的鏡面效應,幫助瑪莉反省人際關係中應有的態度及行為。當修伯特不肯收拾玩具,皮克威克奶奶教導他的媽媽使用「不收玩具療方」,並請媽媽故意不幫忙收拾,直到修伯特的房間被玩具塞滿,亂到連自己都走不出來時,皮克威克奶奶帶領全鎮的孩子遊行到修伯特的家門前,喧鬧的邀請他加入,並預告等下要一起看馬戲團表演,著急的修伯特這才發現不收拾玩具的嚴重後果。
皮克威克奶奶雖不是專業的兒童行為輔導專家,但她在教導父母處理行為問題時,都以尊重的態度將自主權交給孩子。她的存在讓全鎮的父母與孩子都感到安心愉快。像是瑪莉及修伯特改變壞習慣,並非因父母責罰,而是因負面行為自然產生的結果讓他們自發性的做出決定。此外,像是瑪莉.洛討厭洗盤子,皮克威克奶奶會陪著她一面洗,一面玩扮演遊戲,想像自己是位被囚禁的美麗公主,透過洗碗與打掃來解開巫婆的魔咒,工作不再是苦差事,而是變成發揮創意想像的遊戲。
皮克威克奶奶從不為孩子貼上「壞標籤」,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閱讀時,能感到輕鬆自在,彷彿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親子共讀時,可以討論書中的行為問題,回憶自己是否也曾發生過,是否認同皮克威克奶奶的療方,想想還有什麼可能的問題解決方法。也可以描述或畫出皮克威克奶奶和其他角色的肖像與場景,發揮想像力和幽默感!
專家導讀二
看見孩子生命的質地
黃淑貞(小兔子書坊店主)
《皮克威克奶奶》是一部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故事,無論是大人或是孩子。皮克威克奶奶提供各種魔法療方,解決孩子問題的過程中,引領我們走進一個歡笑有趣、幽默的故事裡,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真正了解孩子的大人所帶來的溫暖理解力量,開啟我們讚嘆孩子生命質地的窗扉。
此書一九四七年於美國出版,至今已超過七十年,但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疑難雜症,似乎依然是如出一轍,只要是孩子的問題,這位皮克威克魔法奶奶就是有辦法解決,諸如不想睡、吃飯很慢或是愛頂嘴等。皮克威克奶奶總是自然不做作,有耐心的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真誠回應故事中的父母。皮克威克奶奶更厲害的地方是,她總能看見每個孩子的獨特優點,而且是父母沒有觀察到的地方。另外,從孩子的觀點看這本書更是趣味十足,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孩子,所提到的問題都是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孩子對於這位皮克威克奶奶除了好奇之外,更渴望成為她的朋友,到她的顛倒屋喝茶、吃餅乾,大玩特玩。
大人讀著這本書時,終究會明白《皮克威克奶奶》不只是寫給孩子看,同時也寫給大人看,總是婉轉的提醒大人如何成為孩子身邊的好大人。在每篇故事裡,彷彿能看見作者企圖揉合「相信孩子的本質是簡單卻深刻」這樣的信念──而大人需要學習著順應孩子的本性。
一開始,故事先帶領讀者認識皮克威克奶奶,她的長相、那特別的顛倒屋,開展到她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父母對於孩子的擔憂,藉由皮克威克奶奶與孩子間所發生的那些有趣又縈繞於心的故事,勾勒出皮克威克奶奶是如何順應孩子的本性。因為了解孩子的天性,允許男孩為了挖掘寶藏而將後院弄得滿是坑洞;和孩子一起玩扮演想像遊戲,在顛倒房子裡準備孩子喜愛的滑梯板,無時無刻都在示範如何生活,不僅和孩子一起工作,更讓孩子感受到趣味十足。
或許,皮克威克奶奶的神奇療方一點都不神奇,只要大人能夠拂去那些擾亂自己觀察孩子的枝微末節,真正看見孩子的內在質地,而那神奇藥方的祕密就是「理解」──理解孩子總讓大人煩惱的必然,理解每個孩子都會有獨特的本質,而這也是父母親經常忽略的地方。
《皮克威克奶奶》之所以能夠深植孩子的內心,除了她的睿智風趣之外,其實吸引孩子的,正是她提供了讓孩子的心情得以獲得平衡的契機。畢竟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確很需要能夠理解孩子的大人,能夠真正關注到孩子的需求,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允許孩子犯錯,提供思考調整的時間,給予愛與溫暖的安心空間,相信孩子的生命有著屬於自己的節奏,能夠自然的在對的時機點開展成繽紛、獨特的樣貌。
譯者序
大人小孩都愛的皮克威克奶奶
劉清彥(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每個小孩都希望有個像皮克威克奶奶那樣了解他們的大人;每個大人也都希望有個像皮克威克奶奶那樣,能夠幫助他們解決棘手親職教養問題的朋友。
這便是為什麼《皮克威克奶奶》系列能從一九四七年問世便一路屹立不搖,完全不被時代潮流淹沒,也不因為時間而流行褪色,成為人人額手稱慶的經典之作。
皮克威克奶奶,一個宛如童話故事中神仙教母的角色,卻又真真實實的活在每個大人和小孩的生活中。她擁有吸引小孩的童稚心靈與同理眼光,能夠吸引孩子們與她親近,也能參透孩子們的心思意念,理解各種令父母勃然發怒甚或束手無策的惱人毛病。這使她成為父母與小孩之間溝通的橋梁,幫助他們看見並思考自己的問題與缺失,然後獲得圓滿的解決。
其實,每個大人也都曾經是小孩,這些出現在書中讓大人氣惱的小孩毛病;不愛收拾玩具、不愛洗澡、吃飯慢吞吞、手足爭鬧、自私霸道、愛回嘴、喜歡熬夜不睡覺、故意曲解大人語意、愛告狀、不注重禮儀、愛打岔、冒冒失失、裝病不上學和無所事事……全都是大人小時候都有過的生活經驗,小時候覺得有趣,甚至樂此不疲,然而,隨著年歲成長,身分轉換,看待這些事的眼光和心態也變得不同以往。過去視為有趣的事,如今在自己的小孩身上重現時,卻變成了必須極力排除與導正的毛病。
於是,親子間的衝突便隨之而起。大人看不見小孩這些行為表現背後潛藏的樂趣、困擾、難處,問題與心情,只會一味的嘮叨、說教、責罵或處罰,企圖用權威的壓力使小孩乖乖屈從改變,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然而,皮克威克奶奶跳出框框來審視這些問題,運用各種大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神奇方式,讓小孩自己去親身經歷這些毛病所帶來的苦果。因為她清楚明白,對小孩來說,經驗中的學習最能為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帶出發自內心的改變動力。皮克威克奶奶的每一個療方,都在同時幫助大人理解:責罰和訓誡常常只是在行為評斷上畫出好壞對錯的二元分線,卻鮮少有助於小孩釐清行為的意義和可能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對小孩來說,他們必須體驗那些負面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及理解對自己的不當影響,才能真正了解大人的苦心。
因此,皮克威克奶奶對所有讀者最重要的意義便在於,她鼓勵讀者跳出框架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尤其是面對小孩的問題時,更需要以多元的角度和同理的態度來面對。因為那些問題往往不像表面所見的那麼單純,問題的背後可能有許多需要探究的成因,而小孩看待問題的角度與觀點也經常與大人南轅北轍,與其僵持不下,何不都冷靜下來,一起思考解決之道。
這也正是作者貝蒂.麥唐納寫作的高明之處。她一方面提醒大人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和思考小孩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藉由故事中小孩的遭遇,讓小讀者去看見並經歷那些毛病所帶來的惡果,進而審視自己的不當行為與意念。她創作的故事幽默、風趣、滑稽又富有想像力,讓小孩在充滿樂趣的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將她想要傳達的道理和訊息吸收、內化。
不過,對這位渾然天成的說故事高手來說,創作童書並非她原先為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而是為了挽救自己的小姑在一場派對中,向出版社友人吹噓自己大嫂正在寫書的尷尬場面。其實麥唐納當時並未提筆寫作,但為了不讓小姑失了顏面,只好硬擠出一篇故事大綱交出去,沒想到出版社的編輯卻希望能閱讀全文。於是,她的第一本著作《雞蛋與我》(Egg and I),以及一系列《皮克威克奶奶》的故事便都陸續因應而生,不僅深獲好評,也創造了驚人的銷量,甚至歷經了七十多年,至今依然是全美國小學圖書館中借閱率最高的書之一。
好的童書能夠讓小孩享受閱讀樂趣,激發他們思考許多關於自己成長的議題,也兼顧大人的需要。這本書不僅提供大人教育的想法和觀點,同時點明在幫助小孩獨立、發展健全人格與合宜行為時,適度的收放和善用智慧的重要。